特蕾莎的出走与寻觅

作者: 秋沼芰荷 | 来源:发表于2021-06-12 16:26 被阅读0次
    肉体是囚笼,里面有个东西在看、在听,在害怕、在思索、在惊奇;这东西在肉体消失后还在、还残存,它就是灵魂。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肉体集中营

    米兰·昆德拉是重量级的小说大家,他创作的小说,绝对属于难懂之列,读起来都不是好看型的。其小说情节不是一条通道,直线发展就可达到结局;而是如同一张网,缓慢、绕弯,充满插曲,充满偶发情节,又会衍生出很多岔道。

    因而,可以说,昆德拉的小说情节是支离破碎的,需要读者反复咀嚼、整合,才能将其串联起来。他本人就说过:“如果读者漏看我小说中的一个句子,就无法理解我的小说。”

    这也正是昆德拉作品的魅力所在。他希望读者在阅读他的小说时,如同漫步森林,随时可停下来观察和欣赏沿途的静谧以及蜿蜒曲折的小径风景,同时能有所沉思和共鸣。

    正因如此,很多人觉得他的书很难读,更无法速读。当然,更难懂的是,他利用支离破碎的故事来为思辨和哲理服务,这些字里行间随处渗透的思辨和哲理很难一次性读透。而文中引发出的对社会、人性、政治、自我等深刻问题的反思和探索、时隐时现的智慧和哲理,也都需要读者反复思考和咀嚼。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昆德拉的举世之作。很多人从不同角度来诠释这本有超级分量的哲思书。而我更关注女主角特蕾莎的命运和苦闷,她如同当今万千女性一样,在寻寻觅觅中痛苦度过一生。我在完成连续几遍阅读后整理出了她的生命历程,并附上我的思考,请大家欣赏。

    1. 出走和寻觅

    特蕾莎从一出生就不受妈妈疼爱。原因很简单,她给妈妈带来了余生的不幸。妈妈少女时的一次意外,怀上了特蕾莎,迫使其极不情愿地走进了婚姻。生下特蕾莎后,种种不幸接踵而来,于是,她把这些归罪到女儿身上,如果没有特蕾莎,她会有更好的婚姻,特蕾莎是她无法弥补的天大错误。

    她由此剥夺了特蕾莎的一切资格来拥有独立的个性和尊严,比如不让特蕾莎读书:你有什么资格读书学习;比如哪怕继父在家,特蕾莎用卫生间时也不让关门:人的身体只是消化和排泄的机器,你和别人有什么两样?

    特蕾莎深感亏欠妈妈,为补偿妈妈的巨大牺牲,她诸事顺从,去酒吧打工,照顾同母异父的弟妹,操持家务。她默默忍受,百依百顺,但内心深感如同生活在集中营一般,从而滋生了强烈的反抗和离家出走、寻找自己灵魂归宿的愿望。而平时,她只能借助去图书馆借书来躲避围困她的粗俗世界。

    有一天,在酒吧忙碌的她再一次感受到被酒鬼们污言秽语的包围下自己那被扭曲、被脱壳的灵魂,这个肉体集中营、压根看不见自我灵魂的地方,不是她的世界。

    这时,远处一声“来杯白兰地“的呼唤吸引了她,这个带有温柔谦和声音的男人面前还放着一本展开的书。她仿佛听到来自另一个不同世界的声音,感到自己的“灵魂从每一根毛细血管和毛孔中飞冲到表面”。

    托马斯也被年轻且毫无陈腐气的特蕾莎打动。这个异乡人给了她带有电话号码的字条:如果,您偶然有一天来布拉格……

    终于,在某个忍无可忍之日,特蕾莎不辞而别,登上了去往布拉格的火车。她手里捧着《安娜•卡列尼娜》,奔向了托马斯,她的新生活!她祈求在那里可以找到独一无二的自己。

    2.不幸与归宿

    和托马斯的生活是幸福的。同时,她也挖掘自己的潜能,从最初帮人打下手到自学摄影、成为专业摄像师,她找到了自己的一点位置。

    幸福的特蕾莎以为找到了灵魂的归宿。但是好景不长,有一天,她无意发现托马斯同时在跟几个女人密切来往。

    她极度苦闷。原以为远离母亲、可以找到独一无二的自己,今天她却看到自己和别人没什么两样,她自责因一个不爱她的男人而背叛母亲。她甚至谅解了母亲以前的所作所为。母亲和她一样深处苦境:爱着不忠的丈夫而深受折磨。

    她一度想回到母亲身边。

    一天,编辑建议她去拍仙人球,说:“即使你去拍不喜欢的仙人球,也是您自己的生活。如果你只为你丈夫而活,那就不是您的生活。”

    特蕾莎感到无端恼怒:“我的生活,就是我的丈夫,不是仙人球。”

    回到家,发现她状态不好的托马斯,问能帮她做什么,特蕾莎说:我要你变老,比现在老上十岁二十岁。其实,她想说:我要你变得软弱,跟我一样软弱。此时的特蕾莎内心感到极度软弱和恐惧。

    托马斯因前段婚姻失败而对女人产生巨大恐惧。离婚后,他和众多女人交往,保持着性友谊而绝不涉及爱情和感情。但他同情特蕾莎,感觉特蕾莎是顺水漂来的孩子,河水汹涌,他不能置之不理,于是他娶了她。但他始终觉得爱情和性有根本不同,和别人做ai不影响他对她的爱。

    无疑,特蕾莎难以接受。她尝试和其他男人调情来摆脱苦闷,换来的却是无尽的悲哀和孤独。她极端痛苦,不知在这座爱情城堡里自己能撑多久,甚至梦到自己被活埋,满眼沙子,什么也看不见。她想,如果真的什么也看不见,该多好!

    由于当时的政zhi现状,托马斯不愿同流合污而被迫放弃了挚爱的外科医生这个职业,他接受了特蕾莎的建议,带着他们的小狗卡列宁来到了乡村,过起了田园生活。

    他们喜欢上了这里,获得了从未有过的自由。而特蕾莎也得到了心灵上的短暂慰籍,他们每天过着循环重复的生活,在这种重复中,找到了安宁。

    然而,卡列宁因患肿瘤而奄奄一息,特蕾莎非常伤心。她越发感到,她和卡列宁的感情远胜于和托马斯。卡列宁垂危时,特蕾莎仿佛听到了自己沉重的呼吸声,微弱的、临近生命结束的呼吸。

    特蕾莎和托马斯
    3. 思考

    特蕾莎的寻觅,带给我深深的思考:作为现代女性,我们的精神家园和灵魂归宿到底在哪里?

    是爱情吗?爱情如此美妙,却如此短暂和脆弱,终生的爱情几乎不存在。而且,男人和女人对爱情的付出完全不对等,女人或许会倾注全部,而爱情只是男人生活的极小部分。

    更何况,如今的社会,有爱饮水饱的感情几乎寸步难行。爱情会被生活的各种磨难消耗殆尽,以至于情感上的东西太过虚幻、难以务实。如若双方三观无法同步,更会快速成为貌合神离的凑合,所以,爱情如何能成为女性的依靠?

    托马斯和特蕾莎的感情便是岌岌可危的例证,托马斯压根不能把全部的自己给予特蕾莎,他公然对特蕾莎说:爱和性是分开的。他认为跟其他女性的性友谊,丝毫不影响他和特蕾莎的爱情。特蕾莎只能在痛苦的深渊中挣扎。

    当然,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女性或许已经觉醒,她们知道要自强不息,要经济独立,要出得厅堂,但是,她们大多是用数年的惨痛教训才获得了这些成长的经验,有的已经为时过晚,无法回头。

    到底从哪里可以获得精神力量和灵魂归宿?

    显而易见,特蕾莎已经无望从托马斯那里找到独一无二的灵魂。而小说的最后,特蕾莎在卡列宁身上找到了无私的爱,在远离喧嚣、远离尘世的大自然中得到了心灵的安宁和平静。当她怀着无比的绝望埋掉卡列宁时,她也埋掉了自己。

    米兰•昆德拉说:“每个人的肉体都是一样的。胸膛中不停敲打的是心脏,鼻子仅仅是为肺服务的管道口,脸部是标志身体机能的仪表盘。”

    谁不是如此?女人和男人,没什么区别!每个人都是吃喝拉撒的机器,和动物一样,人类哪里值得爱?你爱对方什么?你又是靠什么来吸引他人与你心心相印?谁可以做谁永久的精神依靠?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精神和灵魂的自我独立才可以久盛不衰。爱好自己,学会与自己相处,灵魂才能得以净化和成长。而独立的人格和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会使我们变得坚强、勇敢、无懈可击,也才有力量在大厦倾倒时立于不败之地。

    与其拼命地从别处寻找,不如回归自我;与其为悦己者容,不如为自己绽放精彩!与其借助周围的喧哗与热闹,不如自己就是那温暖夺目的光点。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人生就是一个自我救赎的过程,你越早完成,就越早摆脱束缚,获得独立的精神家园和灵魂归宿。

    心灵有了家,生命才有了路。

    特蕾莎和卡列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特蕾莎的出走与寻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xtie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