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霸道坐天下的暴秦,在统一天下14年后旋即灭亡。汉朝有这样的前车之鉴,使用道家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几十年里恢复国力。等到汉景帝时期,国家再起干戈,内有七国之乱,外有匈奴南侵,汉景帝刘启希望能调整当下的治国理念,从老庄之道转向更主动的孔孟之道。不过刘启的母亲窦太后是虔诚的道家信徒,对他的想法不屑一顾。刘启只好采用曲线救国的道路,开放其他学说的思想流行,为太子挑选了信奉儒家学说的老师。
逐渐的,朝廷中信奉道家的人和信奉儒家的人经常发生冲突。有一天,两个学者,儒家学派的辕固生和道家学派的黄生在刘启面前争论起来了。黄生说,商汤、周武都是弑君篡位的。看到黄生标新立异,辕固生马上反驳说,夏桀、商纣暴虐昏庸,天下人都想杀他们,商汤、周武是顺应天意诛灭暴君,不是篡位。黄生应该是知道对方会这么说,于是回答道,上下有别,君主有过错臣子应当劝谏,因为君主的过错就把他取代了,这不是弑君篡位是什么呢?听黄生这么说,辕固生淡淡地说道:“如果非要按照你的说法来判断是非,那么高皇帝取代秦朝即天子位,也不对吗?”(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
都谈论到当朝得国的合法性了,刘启当然坐不住了,赶忙打断了争论:“食肉不食马肝,未为不知味也;言学者毋言汤、武受命,不为愚。”古人认为马肝有毒不能吃,这句话的意思是,吃肉不吃马肝,不算不知道肉的滋味;谈论学问的人不谈商汤、周武是否顺命即位,不算愚笨。从此禁止谈论这个话题。
刘启为什么对这个话题这么敏感呢?因为如果说商汤、周武是顺应天意即位,刘启担心手下的人以此为借口犯上作乱,如果说商汤、周武是弑君篡位,又表明汉高祖刘邦取代秦朝不正义。
其实这个话题的关键在于确定“弑君篡位”的定义。弑君篡位一般是指君主并没有大过失,且国家没有因君主的过失产生大动荡,却被臣子杀害取代,用来谴责臣子的不忠。我猜测黄生如果生在夏桀、商纣的时代,大概不会去劝谏君主,因为他可以看到这么做的人脑袋都已经搬家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