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青读诗经(14)采蘩

作者: 筱筱青青 | 来源:发表于2018-10-26 12:08 被阅读1351次

    于以采蘩(fán)?于沼于沚(zhǐ)。 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被(bì)之僮(tóng)僮, 夙夜在公,被之祁(qí)祁,薄言还归。

    词句注释

    于以:问词,往哪儿。一说语助。

    蘩:白蒿。生彼泽中,叶似嫩艾,茎或赤或白,根茎可食,古代常用来祭祀。

    沼:沼泽。

    沚:《说文》:“小渚曰沚。”这里用为水中的小块陆地之意。

    事:此指祭祀。

    涧:山夹水也。山间流水的小沟。

    宫:大的房子;汉代以后才专指皇宫。

    被:同“髲”。首饰,取他人之发编结披戴的发饰,相当于今之假发。一说这里是用为施加之意。《尚书·尧典》:“施加允恭克让,光被四表。”

    僮(tóng)僮:首饰盛貌,一说高而蓬松,又说光洁不坏貌。一说这里用为未成年的僮仆、奴婢之意。《说文》:“僮,未冠也。”

    夙:早。公:公庙。

    祁(qí)祁:形容首饰盛,一说舒迟貌。这里用为众多之意。

    薄:这里用为减少之意。归:归寝。

    筱青解经:

    看着这一首是不是很面熟呢,和《采蘋》几乎完全一样的结构。一样的三章,一样的问答形式,一样的每章四句,先问后答。“于以采蘋”换成“于以采蘩”只不过地点不一样罢了!一样的在第三章出现转折,出现了人物。

    诗经就是这样不好,言简但是意多,正是因为言简,所以意多。要是都说清楚了,这世世代代靠解经吃饭的大师可怎么活呢??幸好我们不是做研究,只是想知道诗经的通俗意义。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历来就有两种说法:一说为祭祀而作,一说为养蚕而作。

    诗歌里面的主人公采蘩者的身份,历来有四种说法。

    其一、贵族夫人和诸侯夫人说:

    《毛诗序》曰:“采蘩,夫人不失职也。夫人可以奉祭祀,则不失职矣。”是以为此乃贵族夫人自咏之辞,说的是尽职“奉祭祀”之事。

    朱熹《诗集传》则曰:“南国被文王之化,诸侯夫人能尽诚敬以奉祭祀,而其家人叙其事以美之也。”定主人公为“家人”。

    另有人佐证“被”是指一种特殊的发饰,只有高级的贵族夫人及诸侯夫人才佩戴的起。

    其二 宫女说:

    《周礼·春官宗伯》称:“世妇,掌女宫之宿戒,及祭祀,比其具。”贾公彦疏谓“女宫”乃指有罪“从坐”、“没入县官”而供“役使”之女,又称“刑女”。凡宫中祭祀涉及的“濯摡及粢盛之爨”,均由“女宫”担任。而此诗中的主人公,既称“夙夜在公”,又直指其所忙碌的地方为“公侯之宫”,则其口吻显示的身份,自是供“役使”的“女宫”之类无疑。

    其三 奴仆说,这主要是来源于后面我们将要学习的一篇重要诗歌《七月》,里面有“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筱青的观点呢!?

    自然是采桑女说。

    这样才浪漫,才好看嘛!嘻嘻!如上《采采芣苢》所言,春日丽丽,三三两两的女孩子们,在沼泽,在小洲,在山间,在水沟采着白蒿对着山歌。是不是很有画面感呢?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有没有想起刘三姐里面的对山歌啊!

    嘿…什么水面打跟斗 嘿了了啰

    什么水面起高楼 嘿了了啰

    什么水面撑阳伞什么水面共白头

    嘿…鸭子水面打跟斗嘿了了啰

    大船水面起高楼 嘿了了啰

    荷叶水面撑阳伞 鸳鸯水面共白头

    ……

    其实呢,写字的人和搞古典文学研究的人想法可以是不一致的,搞研究难免会掉书袋!写字可以天马行空,只要说通讲明即可。

    不过呢,筱青也是很严谨的,毕竟是古典文学出身嘛,不是光凭感觉。

    理由如下:

    其一、是此诗歌描写的是公候之事--祭祀。祭祀是头等大事,必须贵族才能从事--别忘了,宫女也必须由贵族妇女承担,因为“被之僮僮”、“被之祁祁”的只能是贵族妇女,排除了奴仆说。

    是不是想起《祝福》里面的祥林嫂?祭祀这么神圣庄严的事情奴仆是不可能参加的。

    其二,诸侯夫人确有主管宗庙祭祀的职责,但并不一定需要直接从事采摘、洗煮等劳作。

    很难相信,这些打扮得环佩叮当的诸侯夫人会在池塘边,在水沟边,山涧里挎着篮子去采白蒿,洗白蒿吧!

    其三,此诗中的女主人公,既称“夙夜在公”,又直指其所忙碌的地方为“公侯之宫”,则其口吻显示的身份,必然不是公侯贵族夫人本人。

    其四,诗歌形式一问一答乃原始山歌之风。

    忽然再次想起吾师长华所言,“诗经不过是一个劳动号子,研究个啥?”呵呵!

    其五,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历来就有为为祭祀而作,养蚕而作两说。

    其实筱青以为这两说并不矛盾,养蚕也是为了祭祀。这样一想整首诗就通了。

    本诗是采蘩女的歌唱,采蘩为了什么,为了公侯之家的祭祀。

    朱熹《诗集传》:“蘩,白蒿也,所以生蚕”。白蒿可用来制作养蚕的工具“箔”。蚕是丝织品的来源,是祭祀所需之物。

    方玉润《诗经原始》:“盖蚕方兴之始,三宫夫人、世妇皆入于室,其仆妇众多,蚕妇尤甚,僮僮然朝夕往来以供蚕事,不辨其人,但见首饰之招摇往还而已。蚕事既卒而后,三宫夫人、世妇又皆各言还归,其仆妇众多,蚕妇亦盛,祁祁然舒容缓步,徐徐而归。亦不辨其人,但见首饰之簇拥如云而已。 此蚕事始终景象如是。”

    筱青读诗经(14)采蘩

    附录:蘩:白蒿!这个特别嫩的时候可以做干粮吃的,小时候我妈就给我做过白蒿干粮!要是后面不出现祭祀一事,我一定以为是采野菜当食物充饥呢!论一个吃货的重要性!

    筱青读诗经(14)采蘩 筱青读诗经(14)采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筱青读诗经(14)采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xwi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