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尾山及老屋(散文)
一
平凉城西八里桥之有一山,叫龙尾山,平凉人称为西山。龙尾山的主梁上有一村,叫李龙庄,十几户人家,多为李姓,刘姓是独户。我院刘勇院长的老家就在这里。去年夏未,随徒步群,爬上了龙尾山,这里村庄原始,家家户户的老屋,就是依山而建的窑洞,既无青砖,又无瓦房。吃的自家种的粮食和熟菜,喝的沟中的泉水,就是这小小的山村,确是平凉大地上少有的长寿之村。远近闻名。一路徒步走来,所见所闻,真让人感悟很多……
龙尾山应该是个分水岭。出于宁夏泾源老龙潭之泾河南源之水,与出于宁夏固原大弯镇之泾河北源之水,在这里汇合后水量增大,她穿过平凉城,西接龙隐寺、崆峒山之道骨仙气;北着虎头青龙两山之祥脉;南纳圆道寺、二郎庙之瑞风;东迎旭日东升之紫气。她呵护着平凉古城,后又穿趆泾川,长武,彬县旬邑,泾阳,最后汇入渭河,养育了两岸数百万儿女,创造了泾河流域灿烂的文明。“泾渭分明”典故,“柳毅传书”,“魏征梦斩泾河老龙”就发生在这里。
龙尾山现在叫西岭,岭之南就是平凉八景之一的龙隐寺。这是一座“岚霭弥漫,淹没寺观,一泓秋水如玉带,背负青山似锦袍”的名山。尤为奇绝的是,在一悬崖峭壁上,有一殿宇悬空,上接蓝天,下临深渊,树遮花掩,犹如仙阁,景色十分壮观。寺建在悬崖上,林隐竹茂,柳绿花红,显得格外清幽,山的中下部有四眼泉,寒暑不变其形,旱涝不改其盈。有一泉水从石缝间喷涌而出,遇到悬崖后旋转激散,形似以筛筛珠,水珠纷纷滴落潭中,寺周景色宜人,山坡植被丰茂。沿山麓有清泉四眼,长流不竭,景点“龙泉滴珠”最为著称,系平凉八景之一。清代诗人赵青藜有“泉乳珠垂露,壶心玉贮冰”的赞语。
龙尾山及老屋(散文)
二
据考证记载,丙申猴年,即765年6月14日,唐玄宗的三儿子李亨说服护驾的龙虎大将军陈玄礼,在新平马嵬坡发动了兵变,射杀杨国忠,逼死杨玉环。李亨母亲杨氏是陇右望族,却是唐玄宗的姬妾,生下李亨在东宫受到冷遇。李亨六岁遥领陇右,陇右的军队属于他的长期控制,兵变后唐玄宗逃往四川剑门杨玉环的老家,李亨率几百骑渡渭河通夜驰三百里至安定郡,安定郡太守余毂弃郡奔,坐诛。庚子至乌氏驿,彭阳太守李遵出迎,献衣粮,辛丑至平凉郡,阅监牧马,得几万匹,又招募勇士三千余人,军威稍振。即将临产的妻子张良娣同李亨一起来平凉,到灵武生下儿子被立为皇后。随行的还有李亨儿子广平王李豫、建宁王李倓及八个小儿子。李亨是唐朝第七位皇帝,在位七年。李豫唐代宗是第八位皇帝,在位十五年。李倓在灵武时因肃宗听信皇后谗言被杀,768年追谥为承天皇帝。这三位皇帝均到过平凉,在龙隐寺下榻避难。
唐肃宗在龙隐寺的这段史内外轶事,历代诗文多有咏叙,清代赵汝翼把龙隐寺列为平凉八景之一,其景区龙尾山东西十里,面临泾河,对望太统山,西接崆峒山,东连平凉古城。龙隐寺掩映在茂林花草之中,景致有黄帝问津渡,荷塘月色,竹林鸟啼,龙泉滴珠,石窟佛光,龙爪戏鱼,白塔屯云,烽火烟台,霞岭红叶,幽径马奔。唐肃宗宫眷住宿的龙隐寺东侧大圣宫已废,成了耕地河滩。平凉市在86年曾将这片景区辟为公园,作为旅游景点。龙隐寺,勾沉说旧,想起唐肃宗当年遇见这古寺,为今天所有的游人留下锦上添“话”。
龙尾山山上的窑洞,具有鲜明特色,使我看见保留总完整的速依山而建,层次分明,具有黄土高原典型的半明半暗特征。窑洞一般挖在坐北朝南的崖下,挖好窑洞后,用水、麦秸和黄土搅拌成泥,把窑洞四周的墙壁抹一遍,在窑里一侧盘一个土炕,烧干后铺上席子就可以睡人了。为了节省,农家在炕的一头再盘一个灶台,冬天时,既能做饭又能取暖,庄户人管它叫“锅台连炕”。小时候老家泾川人也是住在这依山傍水后窑洞里;祖祖辈辈,生息在这冬暖夏凉的窑洞里。
龙尾山的窑洞,虽是陋室,但功能齐全,有上窑,相当于现代的客厅,一般是年长者居住。侧窑,相当于现在侧卧室,还厨窑,磨窑,牲口窑,进鸥院落,在我眼光接触的那一刹,就被它吸引了。门口平整且夯实了的土院坝,上面有一层细沙,雨天也不泥泞打滑。门口院子里的植物,烟囱里的炊烟,崖面顶上的灰瓦,庄子后的青山,家家户户以窑洞为主老屋子以极致简单的色调,写满了悠然生活的味道。
龙尾山及老屋(散文)
三
龙尾山的山与众不同,它有故事。一座山,只有山水和树木,远远不够亲切。添上一座道观或古寺,也许会有一些仙气。但必须有上几栋窑洞,才会有温暖的人间烟火。而泥墙、青苔,大门顶的脊,枯枝、绿叶,远处的山。龙屋山与别处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这山中的人家。
村上有一大墙,在别的村叫文化墙,而这里的墙上,有一句广告语“出售纯真土蜂蜜”。我知道,词语“纯真”,指的是纯洁真挚,多用来形容小孩子或者单纯的小姑娘。但这主人却别出心裁,用这个词描绘自家产的土蜂蜜。也许有人会说,人家大概是想表达“纯正”吧。这又何妨?如果真错了,不也错得恰到好处么?
走进一家李姓人家的院落,大门旁,一只黑色的小土狗,蹲坐着门槛旁边的石头上,黑黑的眼睛里写着寂寞无聊。雨天无法撒欢奔跑,估计它的心情就像人一样,自然很难好得起来。一座山、一条沟、几户人家,外面的世界被山隔水阻,狗生如此,不禁为它唏嘘感叹。家里只有两位老人,一个小孙子,不到5岁,据说,儿子儿媳长年在昆山打工,只有春节才能回来,有一女儿在远嫁庆阳,逢年过节,夏收秋种才能回来,刘勇院长的老屋还在,只是好几年没住人,门上,院里,崖背上长满了杂草,显得很荒凉……
雨后正是龙尾山最美的时候。再往里走,零零散散还有几栋窑洞。藤本植物顺着墙,慢慢地攀上了外墙。趁着这雨后的劲头,吸饱了雨水使劲生长。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坐定静看一整天,绝对能够看到它是如何吐出了嫩芽的。
千百年来,龙尾山就是平凉城的西山。伐薪烧炭的年代,这里的树木供着平凉城的温暖。大兴土木的时期,这里的老林变成了王公贵族的柱椽。
而今天,是龙尾山最好的时代,但确保持着几十年前的模样,原始沟边倒了一棵树,树上长满了苔藓,等待着就地腐烂。就是这亇小山村,确是平凉最长寿的地方。大片的山地里,种的玉米,高梁,糜子,大豆,层层别致,屋前屋后的菜地里有辣子,茄子,西胡芦,菠菜,芹菜,黄瓜,几株豆角,我想:一粒豆角的种子埋到地里,最后一根藤上可以结出几个豆角?一盘子豆角炒肉,大概需要使用多少个豆角?生活的细枝末节,被工业文明和现代化击得粉碎,已经很少有人去关注我们生活中的柴米油盐,还有必须的酱醋茶了。而这里所有的这些,都是纯天然,无污染,难怪能理直气状地出售“纯真土蜂蜜”。
山下的龙隐寺公墓,多少平凉人,或者开发建设平凉的外地人,只要老了,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后,就安息在龙尾山脚下,静静地望着太统山的云悠悠,望着泾河水东去。
龙尾山及老屋(散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