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有句家喻户晓的话: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我至今不懂它是什么意思,不过在这里面,我第一次注意到空这个词。
空,很广泛,什么都有,又似乎什么都没有。就像阿拉伯数字中的0,它什么都不是,但却成为正数与负数的分界,是左右两极的平衡点,无法想象,没有了0,数学该如何发展。那么,0的内容因为它奇特的妙用又变得很复杂奇妙了。
道德经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就是说,且当其空才有用,当其满了,也就无用了。
寿终正寝,这个终这个正都是满的意思,一生到了尽头,面对世界最后一瞬间,人的体会大多是很苍白的,或者有一种释然的感觉,那时候对于空与满的感触也最深,因为正在经历。人生之满,情感之满,认知之满,放下那一刻,就是空。
这么看来,还是有一种佛的味道。未死前能参透的人很少,死后那一瞬能不能跨入大彻大悟的佛境不好说,差距总是在那里的。譬如坐化了的高僧,他们的体会和那些将死之人终究不一样,下一刻他们仍然存活于世。他还并不满。
梦境是寻求解脱的另一处,梦,形色欲俱在。隐藏痛苦,幻想国度,逃避现实,梦里面呼喊挣扎咒骂,无人看管,梦其实是很接近空的,虽然它包含了各种东西,但它的确又是无止境的,在延长的时间线上,梦能带给人极乐。不过梦并不代表空,它只是无限接近空。
僧人坐化前都要入定,做一场梦,与七情六欲有关,说明这是一场劫难,能越过即成佛不得即成魔。梦便是人生的踏板,是空的前身。
梦有很多艺术形象,它的联想也五花八门。周公解梦就是对梦的研究的一种专门艺术。不过因为变数极大,所解者往往不权威。譬如和表妹背靠背睡,可说是无缘香艳,而另一说翻身即得美人,两者解法,全然成了两个故事,可见梦的不确定性。
庄周晓梦,不知庄周梦蝶蝶梦庄周乎……这个疑惑很难回答,牵扯到哲学问题,而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争论虽然至今唯物似已成真理,但唯心者也并非没有立足之地,因此不能说梦就是梦。
当梦真不是梦时,即人此身在梦,蝶与庄周的主客幻想关系就此改变,但这不代表这个世界的崩溃。因为,此物为空,梦成为现实时,人类便面临空的境界了,这只能说明人的一生都是虚妄罢了,改变了生死一瞬那种悲戚而茫然的境地。
不过说空就是梦并不绝对,梦只是一种形式,而空是不存在的客体,是很多人追求的化境。
阮籍一生隐忍痛苦,最后还是抑郁而终,他嗜酒如命,曾经一连醉了九十天,他起坐弹鸣琴,只因夜中不能寐,而酒恰恰能解决他的失眠。古代文人失意,大多好酒,以此逃避现实。
酒易致神思恍惚,易空。空,明白如易,化繁为简,是回归婴孩的蒙昧,这很难,因此常要借助外物。
孙悟空这个名号是菩提老祖取的,悟空这个悟字很有些说法,悟,思考为上,空是对象,思考空这个对象就是穿过满直接到天,浩无边际,孙猴子最后做到没?他心怀慈悲,封号斗战胜佛,西天取经道路九九八十一难,悟到了,也经历了,他这个取经路是剔除自己的欲念的过程,成佛的悟空人性少了佛性多了,他也不是那个悟空了。
可见人人都追求空,并不只是佛家。一切愿逃避痛苦的人都愿意参透,痛苦虽磨砺人但也摧毁人。世界以痛吻我,我愿回报以歌,快要接近空了,不过还差点。
很多人达不到,最后还是在痛苦中生活,如阮籍。孙悟空最后到了,但他却不是自己了,我却希望他还能是那个孙猴子。
空究竟还是一种人生态度,无所谓达到不达到的,人各有志,不必细思,人生一世空与色罢了,善水者自然善渡河,不必强求这样一个境界。
文/三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