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 需要操心的事情开始不断增加。
一开始主要就是毕业后的工作问题,只要一心一意想着工作即可。然后,一直保持不断学习,毕业后这就成了一个终身线程。后面父母工作上有了些问题,我开始尽自己所能提供一些帮助,自然也成为了我的操心事。
再到后面,换工作期间,一直边积累兼职工作经验,边维持当前工作,所以又多出兼职的线程。再然后,和英国女友谈恋爱,这就变成了一个占内存比较大的线程。最后,自己DIY留学,自己写文书、申请、交押金、存款证明、签证等等,同样是一个比较耗能的线程。
我认识到,
人生的常态就是“多线程”。
也只有当我们从小上学到高中毕业这个阶段,算得上是单线程。在这个时期,我们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一般不需要担心太多父母的问题、工作的问题,也基本上很少一部分人才有恋爱的经历。
而大学期间,就是一个过渡期,至少在社交方面、为以后工作做准备方面以及恋爱方面,更大可能会开出多线程,开始有了最根本任务之外的其他任务。
真正的多线程期是从毕业工作开始的。工作成了首要任务,学习也有必要不断保持。随着年龄的增长,恋爱可能变成了更要精力来维系的婚姻,父母的健康和精神状态也可能让人担忧,再然后有了孩子的话,就更加操心了。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怀念童年的原因。因为那段时间是单线程,很纯粹,烦心事也一般都是芝麻蒜皮的小事。哪怕是高中废寝忘食的时期,我们的精力也都很集中—就是学习。
这同时也是很多人喜欢并享受单身的原因。因为这种状态下的“线程”最少,减少了很多可能失控的线程,更能集中精力做最想做的事。
可是,我们成人后,几乎是不可能再回到单线程的。
哪怕是只工作并不追求上进的单身人士,也有很多线程要进行。比如,保持健康,交际,父母等。这些线程在我们小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只是占内存很小很小而已。像保持健康这一条,很少有人童年时会刻意花精力在上面,而是通过,比如学校的体育课、跑操、食堂安排,来自然而然地进行着的。只不过,我们并不要刻意操心——分配大量内存在这些事情上。
再从微观角度说,每天要做的多个事件其实就是多线程,三餐的解决、购物、交通、上网都是微观上的多线程,只不过这些日常事项所占内存是非常小的。
所以,学会处理“多线程”是我们的必要任务之一。
处理多线程的第一步,就是减少线程。通过对各个线程的轻重缓急进行分析,列出以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为坐标轴的象限图,尽量砍掉不重要的线程,先砍掉不重要不紧急的现场,再逐步砍掉不重要但紧急的线程。
第二步:针对紧急程度依次分配我们的内存(即精力),优先重要紧急,然后重要不紧急。
第三步:不断提高用来解决重要不紧急的内存,把大部分精力逐渐放在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上。这样,就能避免生活中总是救火。因为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最终会被拖拉成重要且紧急,长此以往,可能导致我们的内存崩溃(即心理崩溃)。
我们生活中或许总能了解到一些人,他们能很好地兼顾了各个角色,比如家庭、工作、社交等都做得很出色。那么,他们一定是多线程运算的高手。
而我们如果不断练习这种多线程,熟能生巧,也必定能更好地“笑对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