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社群发布了这周每天一问任务!其中一条内容:推荐什么你最喜欢的书,推荐的原因?令我联想起了关于我和我学生的一些故事。
我是2018年11月链接到现在的社群,刚开始学了一段时间后,我就给我自己学生分享一些我学到的东西。其中就有将我自己看过的书和群友读过觉得好的书推荐给学生。
那时候我刚开始系统写作,第一本看的是李尚龙的《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读后里面一些故事个人觉得很有启发价值和教育意义,因此我会经常将该书推荐给一些学生。现在想来他们多半不会看,比起看书多半他们更喜欢游戏,化妆晒朋友圈,没课睡十几个小时等等。
学了一段时间后,以《提高认知是改变的第一步》为题和学生们开讲。一是鼓励学生提高认知力,找到自己方向,持续努力;二是为了建立一个学生写作演讲小团队,和学生一起提高读写说能力。心里有准备,但是最后还被浇了一场秋雨,心头拔凉拔凉。讲座下来反响平平、从者寥寥。结束前的互动环节,有个学生这样说:“老师,我知道你说的都对,但是我们年轻我们就是做不到,我们就是愿意这样。”我这老师有点二吧!
疫情在家的日子,写作和阅读是我最大兴趣。前几天将我的一篇《到不了终点,起码靠近一点再倒下》,发给我的学生助理们看,我希望他们提点建议,想知道作为读者他们的建议,同时分析一篇文章利于提高他们分析能力。更多还是希望助理们在家这段时间能好好学习,能培养读写爱好。这些比课堂那些教材要有意义的多。“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多次留言催促大家,并且假装吓唬他们不写的者踢出助理群。
3个不搭理,3个小助理回复。回复的3个,一个是提了引导学生的建议,一个可能是被逼着提了一些个人看法,剩下的一个还比较诚恳,反馈到:“其实当我们站在不同的位置上可能会有不同的选择。我们总想着做一个优秀的人,总想着出人头地,但是我们总是会忽略一些东西。就比如,有的人努力是没有结果的,有的人对数学,做题千万遍,还是不认识数学,你不能否认她的努力,她也想离成功近一点,但是她不可以。在我看来,如果仔细观察,鲜花和绿叶的比例,总是不平衡的,花只有一朵,却有许多绿叶陪伴,如果我不能做那朵天之娇花,我何不如做一片小小树叶,吸收属于我的养分,捧着我热爱的鲜花,我不需要离成功近一点,我只需要,做好我自己,做我想做的事。其实,到了不同的位置,你可能就会有不同的生活意义,我赞同这句话,但,有时候,学会满足,也很重要。”
我想想也对,谁能说谁的价值认知一定是对的。既然只是建议,就没有居高临下的要求和道德裁定。
但作为一个教师,我以后是不是就不在分享自己工作之外的所学所知了呢?当然不是,我还是会不断分享学到的,对学生有帮助,只是对学生是否能够接受,认可不再起心动念。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作为老师的责任就是传递知识和分享认知,你的天职并没有因为学生接受不接受而改变。
其实,滚滚红尘中不仅是教师这样的职业,其他职业也倡导乐于付出的精神。再推而广之,不仅是职业天然触发,更多应该是我们每人发自内心仁爱,愿意为这个世界奉献一些自己的价值,至于回应和关注并不重要,起码不那么重要对吧!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后,以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为代表医护人员,践行 “医者仁心,救死扶伤,不畏危难”的奉献精神,站在了疫情第一线。
有多少仁人志士,虽然不是抗战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但是却用自己的行动和努力,或倾尽全力,或力所能及,为“抗疫”发挥自己光和热。韩红,不辞辛苦,直到现在还在为疫情募捐,找物资。甚至,经常收到一些本就生活条件极其普通劳动者,长者,残疾人士等等的捐款新闻推送。这些都是在人间行走的“活菩萨”。
对比自己,我觉得自己作为一位老师付出一点没有收获学生接受和理解,就郁闷那是自己太矫情。啥都没做,做一点就指望别人接受感谢,这是 “我执”,不是付出。
感谢这么仁爱的灵魂,也让我知道了自己还有的不足,谢谢你们让我在智慧路上有多精进了一点。向你们致敬,向你们学习。
总之,有缘有份的关系,需要以仁爱相待,而“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更是我们一生要渐修渐进的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