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一篇日记,雷打不动
2018年10月10日星期三,阴,秋凉瑟瑟
今天读到《大败局》的中部了,关于赢海威与三株囗服液的案例故事。
这本书看得我一直是心惊肉跳的,额头直冒冷汗一一
赢海威的张树新做为中国最早的ISP领域领跑者,曾经在北京中关村南门外树起过“中国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往北1500米”。短短三四年时间便被迫退出公司,败走麦城。先动优势并未转变成先发优势。
作为互联网服务供应商,不应该去做网络基础铺设与用户使用技能的培训工作,其要务是组织“货源”。95、96年进入IT产业是最悲惨的,因为在中国互联网意识店蒙之初,你的所有努力与付出只是在为他人做嫁衣。
风险投资购买你的“预期”并非是公司的明天,而是股市对项目概念的冷热程度。可以肯定地说,风投是不会将你的股权持有到你的公司赚钱为止,除非他找不到下家出手。
资本只可利用不可依靠,让它为创业服务,让它赚钱,不让它说话。
济南三株囗服液的吴氏父子,吴炳新、吴思伟。他们父子可谓强强联手,吴父是国企销售科长出身,200块钱卖豆芽起家,承包过蛋糕厂、小商场。上世纪80年代末期见保健品大热,拿了生物制品851的安徽经销权,喝到了保健品的第一囗甜水。初尝甜头,吴氏父子转战江苏、山东,承销昂立一号,后自主门户自已生产仿制品销售。93年南北合并,成立“三株囗服液”公司。吴子思伟也不简单,大学毕业,推崇彼得.德鲁克的管理科学。
三株囗服液立足于公关形象与广告策划,可谓是中国传统企业里用功最深,他称第二无人敢称第一,以致于史玉柱的“巨人”倒闭后还专程跑到济南来取经。
他们的“先切入销售,后切入研发”的战略其实一开始就犯下了致命错误。
广告轰炸,人海战术,这种强行干涉消费者消费行为的手段,一度令其换来了年销售80亿,雇员15万的全国纪录(至今后世无人赶超)。但是,炒作依赖是把双刃剑,凶残的一面随即显露,96年的一件陈伯顺老人致死维权案就将三株大帝国一推而倒。
开发高科技产品,振兴民族工业,真不知道吴氏父子都在做些什么。
说是一套,做又是一套。单纯地把卖卖卖当成公司的业务核心,南辕北辙。
没有利益,就没有存在意义。发人深思。
今日总结:
张树新的赢海威也许就是她一生公益事业的一部分内容。她毕生擅长的是做策划做公益,公司倒闭后她所从事的一系列公益事业令其名声不减,比如著名的阿拉善生态环保联盟。
吴炳新的三株公司告诉我们,做事情要先搞清楚问题本质,不然结果只能是越拚搏越惨淡,甚至败坏掉整个产业的生态链,成为人神共愤之地。
山与水相映一一一 END 一一一
网友评论
在营销方式上基本上就是粗暴的“广告+市场+效益”模式,一上阵就是敢死队打法,进展虽然快,效果也立竿见影,但是不能长久,天天敢死队谁也吃不消啊,违背了自然生长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