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帝曰:呜呼远哉!闵闵乎若视深渊,若迎浮云,视深渊尚可测,迎浮云莫知其际。”黄帝说:哎,这真太深奥了!研究医学既像视探深渊,又像迎看浮云。只是,渊虽深,但尚可以测量,迎看浮云,却很难窥其边际了。
“圣人之术,为万民式,论裁志意,必有法则,循经守数,按循医事,为万民副,故事有五过四德,汝知之乎?”圣人的医术,是万民要学习的榜样,论起人的志意,一定有法则,因遵守医学的常规和法则,审查医事,为万民的辅助,所以医事有五过和四德,这你知道么?
“雷公避席再拜曰:臣年幼小,蒙愚以惑,不闻五过,比类形名,虚引其经,心无所对。”雷公离开席位拜了两拜说:我年纪尚小,蒙昧无知,并没听说过五过,虽然也能从病的症状和名目上来进行类比,但只能是空洞地引用经义,心里还不是不清楚,无法回答。
“帝曰:凡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黄帝说:在诊病之前,应该询问病人的生活改变情况,如果是先贵后贱,虽然没有感受外邪,但病也会从内而生,这种病称为“脱营”。

“尝富后贫,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如果是先富后贫,发病称为“失精”,由于五脏之气留连不运,积并而为病。
“医工诊之,不在脏腑,不变躯形,诊之而疑,不知病名。”医生诊察这种病,病的初期,由于病不在脏腑,形体没法改变,医生常诊而发疑,不知是何种病。
“身体日减,气虚无精,病深无气,洒洒然时惊,病深者,以其外耗于卫,内夺于荣。良工所失不知病情,此亦治之一过也。”日久之后身体逐渐消瘦,气虚而精无以生,病势深重则真气被耗,阳气日虚,因洒洒恶寒而心怯时惊,其所以病势日益严重,是因为在外耗损了卫气,在内劫夺了营血。
“良工所失不知病情,此亦治之一过也。”即便是技术高明的医生,如果不问明病人的情况,也无法知其发病的原因,更不能治愈,这是诊治上的一个过失。
“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凡欲诊治疾病时,一定要询问病人的饮食和居住环境,以及是否有精神上的突然欢乐、突然忧苦,或先乐后苦等情况,因为突然苦乐都会损伤精气,使精气殚绝,形体败坏。
“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暴怒则伤阴,暴喜则会伤阳,阴阳俱伤,则使人气厥逆而上行,充满于经脉,而神亦浮越,去离于形体。
“愚医治之,不知补泻,不知病情,精华日脱,邪气乃并,此治之二过也。”技术低下的医生,在诊治这种疾病时,既不能恰当地运用泻治法,又不能了解病情,导致精气日渐耗散,邪气得以积并,这便是诊治的第二个过失。
“善为脉者,必以比类、奇恒、从容知之,为工而不知道,此诊之不足贵,此治之三过也。”善于诊脉的医生,必将病之奇恒,比类辨别,从容分析,得知其病情,如果医生不懂得这个道理,他的诊治技术就没有什么可贵之处,这是诊治上的第三个过失。

(原文)
黄帝曰:呜呼远哉!闵闵乎若视深渊,若迎浮云,视深渊尚可测,迎浮云莫知其际。圣人之术,为万民式,论裁志意,必有法则,循经守数,按循医事,为万民副,故事有五过四德,汝知之乎?雷公避席再拜曰:臣年幼小,蒙愚以惑,不闻五过,比类形名,虚引其经,心无所对。
帝曰:凡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医工诊之,不在脏腑,不变躯形,诊之而疑,不知病名,身体日减,气虚无精,病深无气,洒洒然时惊,病深者,以其外耗于卫,内夺于荣。良工所失不知病情,此亦治之一过也。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愚医治之,不知补泻,不知病情,精华日脱,邪气乃并,此治之二过也。善为脉者,必以比类、奇恒、从容知之,为工而不知道,此诊之不足贵,此治之三过也。
今天学习了诊治上的五个过失。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