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起,补自己的历史课。不自量力的从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开始。因为它的目录实在是太老了,神话传说时代的人物了。史前史还没读完,读典籍以观照。
![](https://img.haomeiwen.com/i3128229/f2e5f9a75cf5d501.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128229/c3a2538fdf155d38.jpg)
1
新石器时代中后期的考古发现,一直有从历史史料中寻找答案的做法。偏偏提到的史籍大部分都在我的认知范围之外,可以近乎无知。
我的古文基础几乎没有。读纯古文的典籍慢慢啃或许是最好的办法。
注疏是一个不便阅读的体例,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的注释以及这些注释的源头也就是疏,基本上都汇集了历史上的各家之言。若是探究文字意思的源头,注疏是个不错的阅读对象。训诂之学在清代达到了历史高峰,清朝学者把历史典籍翻了个底朝天。
《尚书》有两个版本。今文版与古文版的区别除了分章断句和解释不同,还在于写这两个版本的文字不同,今文版以隶书,古文版以先秦篆书。后者发现于孔子故宅的墙壁之中,今天去曲阜孔府还能看到孤零零的墙壁伫立在一方院落之中,上书“鲁壁”两个大字,是为遗迹。秦始皇焚书坑儒,孔家人在墙壁之中保留了不少典籍,《尚书》正是其中之一。儒家典籍刚好出于孔府的墙壁,听着就非常传奇。
今文版由伏生所授。伏生,济南人,是孔子的弟子宓子贱后裔,原为秦博士。秦统一后,朝廷设博士以备顾问,伏生便为这其中的一员。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使古代文化典籍遭到严重破坏,伏生逃回故乡,冒死隐藏《尚书》,等到他拿出来讲授给汉使者的时候已经有90岁了。
唐代诗人王维还画了一幅《伏生授经图》,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题材。
![](https://img.haomeiwen.com/i3128229/84a22699e675e779.jpg)
画中的伏生已经垂垂老矣。
2
孙星衍在序言中说:
遍采古人传记之涉《尚书》义者,自汉魏迄于隋唐。不取宋以来诸人注者,以其时文籍散亡,较今代无异闻,又无师传,恐滋臆说也。
也采用近代学者以古书为依据的注疏。
简言之,就是没有依据、管窥蠡测的注疏不要。
3
先感受一下注疏的体例:
卷一:尧典第一上 虞夏书一。
注疏的是篇名二字,尧和典。请看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3128229/3d028a5f2f83d3ae.jpg)
先注“尧”。尧一说有高的意思,富饶之义。马融说尧是谥号,翼善传圣称为尧。两解。
后疏“尧”。两解何来?白虎通号篇说尧是高高的样子。《说文》说尧是高远的意思。《广雅释诂》说尧有绕多的意思。总之是夸赞的意思。
马融的注解来自于《释文》。《士冠礼》说死后有谥号是现在才有的事,这里的现在指成书的当时。古时候活的时候没有爵位,死后也没有谥号。这里古时候指殷商时期。但郑玄说这个规矩仅适用于士,不适用于天子,天子是有谥号的。
殷商妇好,谥号为辛。而商王一般是以十天干为谥号。(这里可能有误。)
认为是谥号讫于汉。图片中有,就不展开说了。
对于理解文章来说,尧究竟是夸赞,还是谥号我不知道有多少影响。总之,都是说放勋(尧的名字)的圣。
说典。
典,《尔雅释诂》说是恒常的意思。《释言》说是经的意思。经典一词今天我们连起来用,说事物经典,即具有不因时间迁移的能力。古今的意思没有差别。
(我怎么感觉在读字典。)
《说文》说典字是册放在几案上,束之高阁超表示尊敬。
两个字加篇名,用了两页来注疏。
打完,收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