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育杂谈亲子教育婚姻育儿
为孩子植入幸福的种子3:动之以情

为孩子植入幸福的种子3:动之以情

作者: 东方语 | 来源:发表于2019-01-12 12:14 被阅读91次
    为孩子植入幸福的种子3:动之以情

    昨晚回听贺老师的第四讲《如何和孩子有效沟通》,讲到最后,说到一句常说的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老师说,这个顺序不能颠倒,必须得动之以情,然后才能晓之以理。和孩子有效沟通的目的和结果或许是晓之以理,但只有动之以情铺垫好了,这个目的和结果才可能出现,也才可能长期出现。

    从心理咨询的角度,讲了沟通的四个要素。

    第一,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亲子关系中,孩子为什么愿意听你的话,难道只是因为你是他的爸爸或者妈妈吗。爸爸妈妈,和孩子只是天生的亲子关系,不是天生的良好沟通关系。只有建立了良好的、互相信任的关系,你说的话才能影响到他。亲子关系是不断发展的,小时候的互动关系,并不适合青春期的互动关系,所以建立关系实际上既有小时候的基础铺垫,更有不断调整和变化的过程。很多父母,如果以不变应万变,就会发现这个万变应不了了。所以,在孩子不断长大的过程中,关系的建立需要不断的调整和完善。

    其他关系其实也是。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你的话才能到达对方,产生影响力。如果关系是疏离或者对立的,不管你说的话多么有道理,都打动和影响不了对方。

    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要成为他的伙伴和盟友。我不是来管你的,不是来监督你的,不是别人派来的。只有孩子确认了这点之后,才会和你有良好的沟通关系。那么,如何成为伙伴和盟友?你得和孩子成为共谋者,共同完成一些任务,分享一些秘密,要学会向孩子求助。还要在孩子出现状况的时候,接受住考验,不破坏信任。

    第二,要有同理心,可以共情孩子的感受。

    什么叫同理心?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体会对方的情绪感受。父母和孩子胶着的点一般在孩子的行为,比如作业拖拉,比如做事不认真等等。这是行为,要去共情孩子,不是说是否接受行为,而是要看看孩子表现出这样行为的时候,情绪感受是怎样的。比如孩子作业拖拉时,站在情绪的角度看看,他烦躁吗,气馁吗,要放弃吗?这里如果能体会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就是同理了孩子。然后再往下看孩子的意图。为什么要拖拉?站在意图的角度看,可能是如果他效率太高,你还会给他加作业,报其他班,或者反复检查的。或者他不按时完成作业,最着急的不是他,你肯定比他着急,肯定会想办法帮他解决的,反正他拖拉的结果是由你们来承担,所以他不着急。

    当你接住了他的情绪,站在他的角度,体会他的感受,就会慢慢理解他的愤怒和焦虑来自哪里,他也会感觉到自己被看见和理解。当你看到他背后的意图,并且调整一些做法之后,他的行为自然就会发生改变。如果试图用某一种道理去改变他的某种情绪,这是做不到的。

    第三,学会倾听。

    听孩子把话说完。孩子没说几句,你就说知道。孩子会很讨厌,因为你没把话听完。他会觉得你不知道我说的,而且不在意我内心的感受。父母常常会用自己的人生经验或者陈词滥调来教育孩子,但你要知道,你根本没能领会他当下的处境是什么。很多这样的互动之后,孩子也就不想和你说了。所以,父母要忍住,清空自己,倾听孩子,特别是要听到表达后面的情绪和意愿。

    第四,跟孩子一起解读事件。

    引起情绪反应的事件,往往已经发生,而且将来可能还会发生,发生的时候,父母往往不会在场,所以,这些事件,是需要孩子直接直面和处理的。那么,给他方法,不如教他思考。

    如何操作,把事情以发问的方式复盘,尽可能具体和细致。在发问的时候,一是帮助他疏泄了情绪,让理性回归;二是让他在事件的重现中找到自己的力量和资源;三是经过梳理和思考,以后碰到类似的事情,他有了经验和能力。

    老师举了孩子在幼儿园被同伴欺负的例子,表达这样一个观点:孩子的人生是他自己的,我们只是陪伴者,不是主导者,不要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去为孩子决定,这些决定不一定是准确的。事情发生了,我们能做的是,让孩子在这个事情中成长。帮助他重新解释这这件事,找到事件的原因、策略,尝试策略,然后在尝试的过程中得到经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孩子植入幸福的种子3:动之以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boq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