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算是绘分享的忠粉了,陆老师的育儿愈己和超级妈妈都入了。但是,每次陆老师有新的讲座,都还是会听。虽然有些内容有相似,但是,一样的内容每次听,自己学到的点都是不一样的。可以说,每次课也好,讲座也好,都有收获。这次的讲座主题是情绪管理,育儿愈己里也有,但是这次的讲座又增加了新的内容,并且,通过案例让我有了更深的触动,也可能是最近我家小朋友在情绪上时有问题,所以,我也更用心的去学习了。
在讲座中,陆老师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镜像神经元”,这是存储特定行为模式的编码。刚听的时候,我其实就是当个名词而已,可是,前几天,我和我妈妈对于小朋友最近特别爱生气的事情,经过了讨论后,猛然发现,不止是小朋友爱生气,其实,我们一家子,都是这样的。只是,我们作为大人,能够控制自己,不让情绪外露而已。但我们真的没有让情绪不被人发现吗?我觉得小朋友应该是可以发现的,他们的注意力都在作为妈妈的你的身上,细微的情绪变化,他们可以感知。并且,作为有了情绪的自己,你真的不想让你的情绪被感知吗?细细的想,答案是否定的。人人在内心里都是希望自己的情绪被感知,被接纳。所以,当你自己也因为一点小事而生闷气,又怎么能正向的让孩子不爱生气呢。
在案例分析的时候,陆老师的一句话让我有了思考。“在孩子情绪来了,并且表现出了不太好的行为的时候,先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而你自己在这其中的作用是什么,你采取的方法为什么会没有效果”。通常情况下,我只是对孩子当下的情绪做出反应,我可以做到接纳情绪,并批评行为。但是,说实话,我没有从根本上去思考原因,只是在应对事件,处理当下的危机。小朋友情绪过去了,危机过去了,我就觉得一切安好。事实上,我们应该在孩子情绪过去后,帮助孩子思考认识到他们的情绪,分析前因后果,整体看待自己的情绪,学习处理自己的情绪。我们是引导者而不是单纯的消防员。
前几天,小朋友上网课的时候,又突然有情绪,生气了,并且完全不配合老师。当下,我表示妈妈知道你现在生气了,但是希望能先上好课,下课了我们在谈一谈。事后,我抱着她,分析了事情的过程。我询问了小朋友为什么生气,她说是因为在老师问有没有准备好材料的时候,我拉着她的手示意老师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事实是我帮她准备的,她觉得没有准备好)。然后,我就和她说当时,为什么妈妈要帮她举手。“因为当时在上课,老师和其他小朋友都在等她准备好,不能浪费其他人的时间。老师出于尊重你,会等你回应之后,才开始下面的课程,但同时也要考虑到其他小朋友的时间,上课是不是大家一起上啊?”这个时候,小朋友没有回答。然后我问她,“如果下次又生气了,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自己感觉好起来呢?”她表示不知道。于是,我和她讲了我自己的方法,比如吃点零食,看会儿休闲的书等等。当然,关于小朋友为什么最近那么容易出现情绪的问题,是我接下去要思考的,是否有其他的需求没有被满足?
但是,我不会感到焦虑了,危机是最好的学习时机,我相信越早和孩子一起学习接纳情绪,处理情绪,对她未来的生活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