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闽南方言泉州话称七月半,或者简称月半。闽南风俗,在七月半这一天,要煑菜碗,在厅堂“敬公妈”(祖宗先人),俗称,做“七月半”。每年七月半前后期间,闽南泉州地区台风暴雨比较频繁,因此闽南方言俗话称“不怕七月半鬼,就怕七月半水”。今年以来,降水量比常年偏少,但是七月半这一天,雨下得毫不含糊,浠浠沥沥下个不停。
对于出远门的人,因工作需要无暇顾及或者因为路途遥远也就无法回家“做七月半”,此乃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或者说“只好”放弃这个传统节日了。对于象我这样虽说也出门谋生,但是离老家比较近的人来说,到了这一天,是必须风雨无阻随大流回家“敬公妈”,做七月半的。
往年,有个邻居要好的堂亲,经常帮我们的忙,我们委托她备办鱼肉荤腥、果蔬佳肴,甚至连香烛金纸,也一一为我们备办。我们省心省事,可以赤手空拳回家,到了中午,点香爇烛,呼请列祖列宗来“尚享蒸尝”就可以了。传统的风俗,传统的仪式,无非是表达对先人养育之恩的怀念,无非是一种饮水思源的望云思亲。
城市化的车轮滚滚,近年来,邻居堂亲跟着她的儿子进城了。我们一时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帮忙。于是,今年的七月半,妻子只好亲力亲为。她提前一天做准备,买肉买菜。月半这一天起个大早,煑了饭,煲了汤,煮了几样她手艺最好的拿手好菜,然后,放在汽车的后备箱,从我居住的地方载到五十公里外的老家去“做月半”。做了月半,我们就在老家就着供品用餐。
从我们住居地出发,一路斜风斜雨,烟菲雾绕,挡风玻璃的雨刮,忙乱地刮个不停。路上的积水深深浅浅,汽车一路飞溅出“八字形”的两列水花。路过崎岖的山路,五周岁的孙女,看懂了路边落石标记的警示牌,一路提心吊胆,担心会有石头从山上滚落下来。五十公里路走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在亭午之前到达老家菲芳居。
菲芳居花岗岩条石铺就的石埕,石头逢里长出的零星杂草,杂乱无章,虽然经过喷洒“农达”有的已经枯黄,但是有的依然高举绿叶存活着。石埕以外的空地,杂草丛生,请人喷洒“农达”并没有把它们赶尽杀绝,它们安然无恙,依旧活得好好的,在秋雨滋润下,愜意地在微风中招展……
天井里,花岗岩石头缝里挤出了一株株不知名的小草,是风儿把种子带到这里,它们别无选择,就地安家。条件不太好,阳光照不到,它们居然毫不嫌弃地嫩绿着。没有主人打扰,它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生长着,它们受到基因的差使,它们懂得什么叫做自生自灭。下雨了,顶厅、下厅、两旁“举头”的屋檐水,如同微形的瀑布,从四周尽情地倾入天井。
天井出水口“涵硿”,因为大厝没有人居住,怕爬行动物“非法”而任性地出入,被用石头做的“涵鸡”紧紧堵住。上午下了几小时的雨,整个天井积蓄了一尺多深的雨水,虽然没有溢出石砛,但是天井如同一个大浴缸,雨水中夹杂着长满黑褐色苔藓的尘土,丛生的杂草浸泡其中,正在“伸腰踢腿”享用免费的雨水浴。
顶厅的“八仙桌”上,覆盖着上个世纪晚期曾经光鲜亮丽的塑料布,尘埃落定在苍老疲惫的塑料布上,重重叠叠,密密密麻麻集合了一层厚厚的尘土,在尘土上面还有小动物玩耍时兴高采烈留下的痕迹,还有它们改变不了的随意大小便的陋习,处处可见。
房间里,也许是从远古时代爬出来的蜘蛛,选择玻璃天窗照射阳光的轨迹,利用房子的家具杂物布置罗网,做着蜘蛛们捕捉和掠杀蚊子昆虫的生意。没有人与它们争抢地盘,它们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不断在扩充它们的势力范围,自得其乐地在此繁衍生息。它们的丝网一直延伸到各个角落,高低错落,有的高高在上,有的触手可及。
摆放贡品的桌上,嗡嗡作响的几只苍蝇,算准了日期和时间,规划了飞行路线,也不知道它们是从哪里飞来的,总之,它们比我们先期抵达。它们喜欢在摆着贡品的桌上流连,任凭你如何恶语相向,拳脚相加,它们是不会介意的,你摆一摆手,它们只是捉迷藏似的兜几个圈,在你眨眨眼的工夫里,它们又踅回来了。它们懂得“既来之,则安之”的道理,在没有吃饱喝足之前,它们是不会轻意离开的。
屋顶黛瓦上长满岁月的青苔,晴天时干枯成黑褐色,一下雨,即刻恢复勃勃生机,摇身一变翠绿色。右边“举头”的屋顶上,风把树叶高高飘扬,轻轻安放在屋顶瓦槽里,日积月累,氧化腐烂,分解成泥,善于钻营的“菅茫花”种子就在此地落脚,生命力特别旺盛,几十天没能下一滴雨水的屋顶又干又热,它竟然能够奇迹般存活下来。“墙头草,风吹两边倒”是它们投机取巧的生存本领。
我儿时的小伙伴,邻居堂亲刚从外省回来,是他发现屋顶上长着一窝“菅茫草”的,怕我没能看清这窝长在屋顶上的菅茫草,特地带我到右边护厝的“下过水”挥手指引,我顺着他指指点点的方向,踮起脚尖仰望,一丛菅茫草在风雨中摇曳,略显干枯的枝叶正在接受雨水的滋润,也许,更多绿色嫩牙正在老杆的怀中孕育和萌发,老菅茫丛正在谋划它们家兴旺发达的蓝图……屋顶上参差瓦片将面临遭受更大破坏的威胁!
历经半个多世纪风雨的菲芳居,见证了父辈筚路蓝缕的艰辛创业历程,菲芳居本身就是一部经典的家族创业史。父辈为了创建菲芳居呕心沥血,苦苦挣扎和奋斗了几十年。菲芳居承载看父辈们的人生价值追求,远远超出一个家、一处住所的物质定义,而如今,风雨中的菲芳居,显得衰老而孤独,落寂而深沉!
到了我们这一辈,常常为父辈曾经的辉煌引以为傲。菲芳居给我们更多是,小时候居住的优越感和满满的自信心。
到了儿子侄子辈,菲芳居只是为他们小时候的成长提供住所空间,时代的发展一日千里,社会的进步日新月异。待到儿侄谈婚论嫁时,菲芳居已经落伍于窗明几净的洋楼别墅了,林立的高楼掩盖了曾几何时砖厅石埕古大厝的金碧辉煌。
岁月如歌,跌宕起伏。城市化的车轮同样川流不息,不舍昼夜,流不尽的是光阴,留不住的也是光阴;说不尽的是沧桑,留不住的也是沧桑!
从菲芳居走出去的人,离开菲芳居时往往不自觉地再回首,不管是回眸一笑,还是惊鸿一瞥,因为有着太多的故事,太多的情感,太多的依恋…也许,这一切就叫乡愁!
(写于2018年8月26日)
网友评论
品听黄老师叙“乡愁”,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