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风修行之孔子感言

作者: 一朴信信 | 来源:发表于2018-09-08 05:01 被阅读179次

列子太学幸福人生《学列子  知人生》系列  黄帝第二07总第029篇

孔子听过商丘开的故事之后,说了这样一段话:“夫至信之人,可以感物也。动天地,感鬼神,横六合,而无逆者。岂但履危险、入水火而已哉!”

本来,列子所讲的修练故事就够神奇了:在空中行走、睡觉,站在万丈深渊顶端危石上射箭,入水火之中而不受伤害等等,而对于此,圣人却说:“岂止是履危险、入水火而已啊!”原来孔子认为,一个人的精神修炼达到了极致,是可以感动万物,调配万物,吸引万物为之所用的。用孔子的话说,就是与天地相通,与天地合一,让天地为之所动;感动鬼神,调动更多生命意识,让鬼神帮他干活;把整个天下的物质能量和精神能量凝聚起来,而没有什么力量愿意违背他。这不就达到了像天地一样,甚至就像宇宙主人一样的境界了吗?

御风修行之孔子感言

儒家所修,主要在于生命外在,在于如何处理好内心与外界物质、他人及社会的关系,尤其是人际间的伦理关系,社会阶层间的礼仪制度等。与老子、列子、庄子主要在于生命内在精神修炼有所不同。一者偏重于外在的、实态的、外显的、看得见的修炼,一者偏重于内在的、虚态的、内敛的、看不见的修炼。其实,内在与外在,物质与精神,应该是相互平衡的关系,否则,偏于任一方,都会让人不舒心,更失去美好未来。

列子老人家在天瑞第一中,通篇讨论生死话题,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生”是高层次的,是可以贯穿到“死”,可以在“死”之时升华,并穿越到新境界的;而且告诉我们,人的一生,只是为了能一以贯之,让自己的生命得以永续。列子老人家认为,身体只是生命的载体和工具,精神才是生命的实质,所以“贵虚”。

御风修行之孔子感言

通观儒学和道学,笔者感到,儒学要求人们共同遵守后天伦理规则,道学主张人们活好先天的自己;儒学主张社会和谐,道学主张自我和谐圆满。尽管两者修炼方向不同,但从孔子以上话语中可以看出,双方都认同精神世界及灵魂的巨大力量。因为宇宙灵魂是一体的,灵魂也有正能量与负能量之分,但正能量是宇宙灵魂的主体,邪不压正,正能量永远是航向、趋势和凝聚力所在。所以,修炼自己的心志,让自己精神纯正,灵魂强大,就可以达到所谓的神仙境界。作为儒学创始人及主要代表的孔子,如此认可精神的力量,为我们的精神灵魂修炼,助了一大把力!

在列子书中,精神被称为“气”,所谓的修炼,即在于“纯气之守”。然而,何谓“纯气”?又如何凝聚、修炼“纯气”呢?列子老人家告诉我们,“纯气”就是本来于宇宙和天地万物之中的元气、精气,宇宙精气生出天地,天地精气生出万物和人,人的精气又维护人自身生命的永续。我们人生的目的,也就是保护内在的精气,促使生命续永。所以,我们平常所说的生命,指的就是元气和精气,元气和精气是生命的精髓和实质。那么,我们的精神又是什么呢?精神就是精气、元气的显化。宇宙精气一体,所以宇宙精神也相互贯通。精气不被有形体实物拖累,即为“纯气”,我们说的精气,指的就是“纯气”。“纯气”为什么永远是正能量?因为“纯气”本来、固有、永存、守恒,永远生育万物,就像射出去的箭一样,永远指向未来。

御风修行之孔子感言

然而,这世界又总是立体存在的,“纯气”生养万物,而万物的形体又反过来拖累“纯气”的发挥。“纯气”向前向上,万物向后向下。“纯气”是正能量,相对地,万物携带着负能量,两者相互依存,却各奔东西。所以,列子老人家在天瑞篇阐明生死的原理之后,接着便为我们论述了如何修炼“精气”,如何凝聚、积聚“纯气”,也即如何修炼自己的心志,使之摆脱物质世界(钱权色利情名)的困扰,成为“纯气”,以让自己的生命更纯正、更圆满、更强大、更可持续。

总之,列子认为,精神是生命的主体,灵魂是精神的凝聚,肉体只是生命的载体,人生不能陷入肉体生活及其享受之中,而应该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让自己的生命永续。而这些,也正是圣人更为崇尚的人生目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素心suxin:学习了
    素心suxin:@一朴乙信 呵呵,很好的,你的文章属于理论性内容,朴实准确即可。
    一朴信信:@素心suxin 我的语言不唯美,向你学习!

本文标题:御风修行之孔子感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car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