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与美文文学,诗歌,共享。历史
明朝的王爷是怎样一步步走上“生娃”路?

明朝的王爷是怎样一步步走上“生娃”路?

作者: 北归燕 | 来源:发表于2017-04-14 13:55 被阅读192次

    “皇家最要紧的是要开枝散叶,绵延子嗣,才能江山万年,代代有人”这是清宫剧里皇后或太后的口头禅。

    在那个“君权神圣”的时代,绵延子嗣也是皇家的头等要务。人多力量大嘛,子嗣多了,选一人当储君,其余的娃封王派往各地看家护院,维护皇家的统治。这些王爷到了自己封地形成新的藩国。汉朝时,藩王一般有自己军队和行政班子,还能参与处理当地政事,像汉文帝刘恒称帝前,在今天的山西做代王,在舅舅薄昭、谋臣张武等人的辅佐下在当地与民休息、收买人心、囤积不少实力,为日后称帝做足了功课。

    虽然,因汉后来的皇帝为加强中央的权利做过削藩动作,藩王的权利逐步被分解,但和明朝那些王爷们只能过“吃饭、睡觉、生娃、等死”的日子比,在汉朝当王爷还是相当开心的。


    1.朱元璋建立“约法三章”的藩王制度

    朱元璋建国后,将自己的20多个儿子分到当时的各边疆地带譬如辽、晋、秦、还有熟悉的燕国(燕王朱棣)负责地方事务,防元残余力量和外族的侵略。

    考虑到汉景帝时地方藩王和中央不断激化的矛盾,引起的“七国之乱”,朱元璋给了他们一些军权的同时,提出了三不准,即“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命令他们的任务仅是守护一方,但不能拉拢当地的官员、干涉地方官处理政务,没有皇帝的宣召不能擅自离开封地(朝中遇上大事的话可以带兵勤王),诸王之间不能相互串门,甚至没有皇帝批准也不探亲。

    朱元璋有个儿子叫朱肃,被封周王,因为没有提前申请,跑到凤阳探访老丈人冯胜,结果被朱皇帝知道后斥责他擅离封地、居心不良,将他赶到更加边远的云南,冯胜也因此受到皇帝的猜忌。

    什么都不能做,周王只好埋头写书,打磨时光,花了三十多年写了不少医学作品,有《保生余录》、《袖珍方》、《普济方》和《救荒本草》;据史料记载他的儿子朱有炖,也为了远离政治,将心思转移到了戏曲杂剧的创作上。


    2.建文削藩,朱棣夺权,“藩禁”形成

    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后,仓促削藩,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四年后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夺权成功的藩王。

    自己是藩王身份,今天可以夺侄子的权,明天就有其他王爷夺自个儿的权利。为此,朱棣虽名义上没有继续削藩,但加对藩王制定了更多的条条框框,规定但凡宗室成员“士农工商”一律不准接触,也就是说这些王爷及其家庭成员,不能入朝当官(那些和藩王宗室联姻的家庭也不能入朝为官,他们的女儿谁敢娶),可以给你封地但不能当老百姓下地干活,不能从事和工商业有关的一切活动。藩王府里可以有家奴但不能有行政班子,不能过问任何政事。

    他们的一切吃喝用度全部有朝廷承担,哪怕丧葬费亦有朝廷出,但此时还有些实力强的藩王有自己的军权,藩王问题尚未彻底解决。


    3.烧死皇叔,趁机夺权

    朱棣的孙子明宣宗朱瞻基继位后,继续处理藩王问题,当时有朱棣生前宠爱的儿子汉王朱高煦,不但带过兵打过仗,而且权利野心巨大。朱瞻基继位前期,他觉得机会来了,同样打着“清君侧”的旗号造反,结果被侄子朱瞻基打败,吃了败仗的汉王被软禁起来,不想这位汉王有点活得不耐烦了,在皇帝去看他时使绊子差点将皇帝绊倒,朱瞻基一怒之下命人找了柴火活活将皇叔烧死,并且写文昭示群臣诸王,怪其自作孽不可活。

    处置了朱高煦后,朱瞻基趁机暗示另一个皇叔朱高燧交出兵权,自觉不是皇帝对手,朱高燧交出了所有兵马,至此藩王便无强兵,加上皇室对诸王权利的限制,他们只有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

    逐渐的,这些“龙子凤孙”和汉朝那些藩王们比,只是空有皇亲国戚的“外衣”,连老百姓的自由都没有。即不能在官场上发挥光热,又不能驰骋疆场,许多王爷们选择了“造人”,因为按照规定小孩长大后,也可以得到朝廷封地,“造人”就是“创收”。


    4.藩府子孙滚雪球增加,“寄生”问题加剧

    我们都熟悉“棋盘赏米”的寓言故事,说国王赏赐有功的大臣,按照臣子的提议:第1个格子里放1粒,第2个格子里放2粒,每个格子放的米粒数都是上个格子的两倍即可。国王欣然照做,结果发现即便拿出所有粮食也填不满棋盘。

    明朝当时就这么个情况,明初朱元璋有20多个孩子,随着“藩王”权限的缩小,王爷们政治无事,经济不愁,又不能从事社会活动,只能“造人”。据史料记载,到了嘉靖年间,宗室成员比明初增加了上百部,到隆庆、万历之际,宗室蕃衍,可谓极矣,明末时宗室人员到达50万左右。

    明代文人王世贞在其《皇明盛事述》记:庆成王生一百子,俱成长,自封长子外,余九十九人并封镇国将军。每会,紫玉盈坐,至不能相识,而人皆隆准,极异事也。但庆成王家就生了一百多个儿子,家里有个聚会,彼此间竟然不认识,还得先做自我介绍,这些儿子再繁衍后代,其人口膨胀可想而知。

    几十万宗室成员,但每日用餐就是一大开支,何况他们的府邸营建、婚丧嫁娶都是消费嘉靖年间曾有官员上书表示国家收上的粮食都不够养活这些宗室子弟的(收了400万石,但供给各地藩王府的就800多万石),长此以往,朝廷根本负担不起,加之藩王们养尊处优,不能入朝为官,读书认字对他们来说有何用?所以鲜有人读书没什么文化,后来在南明场的弘光帝朱由崧的文化水平很低,有时连奏章都可不明白,明朝藩王已经是不能为国分忧的“寄生虫”。

    为了缓解问题,嘉靖帝朱厚熜在大臣的建议下颁布了《宗藩条例》,规定了诸位的的娶妻数量,削减藩王子弟的赏赐,对于他们的分封爵位也要严格审查,以至于到了天启、崇祯年间,国家入不敷出,出现宗室子弟因得不到名分失去朝廷供养,又不能外出打工挣点零用钱而活活饿死的现象。


    明初藩王拥有一定军权却是维护边疆稳定,朱棣以后为防止藩王造反严加官制,一无所事的诸位最终走上“生娃、造人”之路,不但不能创造财富,反而成为明中后其的拖累,真是令人唏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明朝的王爷是怎样一步步走上“生娃”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cpw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