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原创文字集影评书评随笔心情随笔
【追风筝的人】战争只是无情,娈童却是灭绝人性

【追风筝的人】战争只是无情,娈童却是灭绝人性

作者: 个言 | 来源:发表于2017-02-06 14:03 被阅读0次

For you, a thousand times over.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第一部小说,这部小说讲述了富人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的一段童年友谊。整篇小说是充满悲情凄怆的,从故事情节到当年的阿富汗、塔利班、恐怖组织。看这本书,多少都能感慨这世间疾苦,这本书里有一个新世界,那里动荡,有战火,有流离失所。

为你,千千万万遍。足够忠诚的小仆人对少爷的爱护只消一句话就表现的淋漓尽致了,哈桑是命运最凄惨的写照,他热爱他的小主人,可是小主人年幼充满嫉妒心,他热爱他的家乡,可是却有卑劣的同龄人对他行龌龊的行径。

在阿富汗,女性、儿童是最弱势的群体。这个国家女人地位是低下的,最能体现出来的就是胡塞尼第二部作品《灿烂千阳》,与《追风筝的人》不同的是全是女性形象,女人都是行走在布卡里的驱壳,套用文中话讲,男人指责的手指总是指向女人,女人之于社会是蝼蚁般的存在,生存还是生活是永远争论不休的命题。

童年哈桑为了救阿米尔,被一群地痞奸污,当时看到这里我是震惊的,人性的肮脏简直被放大到无数倍,确实难以置信,我想对于一个小孩子,一个小男孩,这是无法承受的,屈辱的,甚至是被践踏的。这是这个男孩的悲剧,社会的悲哀,国家的不幸。多年之后,哈桑已经离世,阿米尔踏上自我救赎之路,可是戏剧性的,哈桑的儿子竟然也陷入了当年他父亲一样的漩涡,被恐怖组织当表演宠物一样圈养,在各种场合跳舞、表演,甚至受到性侵犯,这种虐待儿童的不法行径就这样悄无声息的上演在阿富汗这个战火连连的土地上。

中国古代将这种不齿行为定义为“娈童”,这种恋童癖其实并不仅仅是追求性交行为的满足,深层次的心理原因往往是社会关系的不和善,与儿童打交道则不费更多的精力,可以自由自在的表现自己,以致毫不费劲的得到性方面的快感,这是一种病态的心理,基于这样一个生灵涂炭的国家,国民认知亟待拨乱反正。

近些年来,尽管女性权益和道德犯罪已经受到一系列相关援助,但是这种虐待儿童的现象仍然未受到足够关注。

这本小说的背景是一个政府动荡的时代,是一个遭遇外国欺压的时代,是阿富汗人背井离乡的时代,一个国家的文明进步就在战火总消失殆尽,国家满目疮痍,女人、孩童没有国家文明的庇护,伤痕累累,令人心碎,太多的难以启齿太多的不堪回首,文中有句话,“来吧,这里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那么有没有一条路能让这个国家重新迈上和平的康庄大道呢?所以,我还是祈愿世界和平。

相关文章

  • 【追风筝的人】战争只是无情,娈童却是灭绝人性

    For you, a thousand times over.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第一部...

  • 追风筝的人,追的是风筝,救赎的却是心灵。

    当我第一次听说追风筝的人这本书时,我还是一个从来不会静下来去安安静静读书的吊儿郎当的少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微信找朋...

  • 错手放飞的风筝,我来追

    错手放飞的风筝,我来追 -------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

  • 豆瓣评分9.0,最好的反战电影之一,结局让人绝望

    2008年上映的电影《穿条纹睡衣的男孩》,让我想起了《美丽人生》。 同样是通过孩子的视角揭示战争的灭绝人性,只是两...

  • 追《追风筝的人》

    本周读书心得:一个三晚查课中偶然发现某班一男生手里拿着一本书全神贯注的读,直觉告诉我,肯定不是教科书,翻开书皮,我...

  • 狱司

    追风筝的人 for you , a thousand times over 是,我追

  • 战争无情

    21世纪没想到还能再见到战争,动肝火的都是大领导,受苦受难的永远是底层群众,试想是该有多么的绝望。不过我今天看新闻...

  • 初读«追风筝的人»

    对于我来说,抱着一盒纸巾追剧的日子比比皆是,但是看书,却是真的有很久未曾流过泪了。 《追风筝的人》,很多网络文章推...

  • 云上的风筝

    云上的风筝在天上飞 思念的人儿在地上追 风筝随着风儿往上飞 柔声细语在说不必追 ………………………………… 四月四...

  • 《追风筝的人》:我追

    “为你,千千万万遍”,很熟悉的一句话,可我不知道来自于这本书。今日再次在这本书里相遇,像是久违的老朋友重逢:我自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追风筝的人】战争只是无情,娈童却是灭绝人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ctu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