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卷毛佟(原创文章,欢迎点赞,转载请联系作者)
跟我一起成为“生活玩家”
小的时候,我家里有一把小椅子,是当时学木匠的二舅,专门给我做的。
我特别喜欢那个椅子,纯实木的,四四方方的,带一个靠背,非常结实,还用油漆涂成了绿色,印象中坐了好多年,一直到屁股的面积严重超过凳子的面积。后来出来上学,搬家,就不知道椅子哪去了,或者是送给别的小朋友了。
前一阵我搬家,自己动手装了一个工作区,于是网上买了一把高脚木椅子,不知道是因为便宜,还是因为我太重了,坐了3天,各个接口就开始松动摇晃了。
我爸也是一个动手能力特别强的人,小的时候,我家的房子,都是自己盖得。所以我也遗传了这部分基因,从小特别爱动手,有的时候很享受一个人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专心做一件事情的感觉。以至于,小时候我也有一个梦想,长大做一个木匠。
长大后,我并没有做成木匠,因为对于我那个时代的人来说,不上学,就是坏孩子,就是不务正业。那个时候,上个职业高中,都会被人看不起。
上学,毕业,工作顺理成章的成为职场中普通的一员。但是对于动手DIY的兴趣依然在心底蠢蠢欲动。
这几年,社会在变化,匠人精神被大力推崇,很多人都在学习匠人精神,专注,执着,可以为了做好一个事情,投入毕生精力。很多手工艺者被媒体推向大众的视野。一时间,似乎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一门手艺,成为一个“孤独的匠人”。
今年生日的时候,于小姐问我“这个周末你有安排吗?”我说“可能会有事,现在还没定下来”。她又神神秘秘的说“不管什么事,周日你要给我留出一天的时间,我要带你去一个地方。”
6月份,北京烈日炎炎,她把我拉倒798艺术区的一栋破楼里。楼道里漆黑,只有走廊尽头的窗户透进来一点光亮。我问她“你这是要带我去哪,不会想图谋不轨吧”。她说“到了就知道了”。走到一个玻璃门前,她推开门拉我进去说“这是我给你的生日礼物”。
一间宽敞的屋子,拜访了几张大木桌,桌子上反着放着很多原色的木凳子,旁边的墙上挂着电钻,刻刀,锯子,锤子等各种木工工具,靠墙的桌子上还放着很多木头雕刻的小玩意。
我说“这个木匠工作室,是你买给我的吗?”于小姐说“滚,我是带你来上木匠课的,你不是喜欢动手吗,让你体验一下木匠的感觉。”
顿时有种感觉,找一个愿意支持你兴趣的老婆是多么的重要。
那天,我们选择做两把木勺子,教我们的老师是一个年轻的小帅哥,美院毕业,也是这个工作室的创始人。
我拿着一个成品说“这个太简单了吧,给我1个小时,我就能做出来”。
老师看着我笑笑说“你先试试,我平时做一个勺子,大概最快要1.5个小时”,然后就开始给我讲解把一块四四方方的木头,变成一个勺子的过程。
首先,要在木头上用铅笔画出勺子的形状,画的线不能紧挨着木图的边缘,要留出一点空隙,方便后期修改,而且要尽量占满整个木头的表面,不要画的太小,因为做大了改小容易,做小了想改大就不可能了。
第二步就是开始动刀了,先把木板固定到桌子上,防止滑动。用专业的木工刀,把勺子头部沿着你画的线,挖出一个深深的坑。不可急躁,一刀一刀的向下挖,这个过程挺累的,因为握着刀柄要一直很用力的挖,而且要慢,防止一刀控制不住,划出去,不是割到自己的手,就是把别的地方划破。所以一会手指头就特别酸。
挖的过程要时刻观察一下深度,不要一直挖,把木板挖穿,那就只能做漏勺了。
当你赶紧深度差不多的时候,用手摸一下,会感觉里面很粗糙,很多刀子留下的痕迹。然后就需要进行下一步的打磨。选择粗糙一些的砂纸,不停的磨,把粗糙的地方慢慢磨平。用手指摸得时候感觉很光滑为止。
这几个步骤做完了,我看看表,就已经一个小时过去了。看来,我真的是高估了自己的水平。而且非常的累,因为一直低头,做着重复的动作,手,胳膊,脖子都非常的酸疼,时不时要起来活动活动。
接下来,就要用到切割机了,沿着画出来的勺子外边缘,把勺子的雏形,从木板中切割出来。这个步骤比较危险,手一定要稳,否则勺子柄比较细,一旦偏移了,勺子就很容易断掉,于小姐的勺子,就是因为没控制好角度,最终把勺子切成了两段。而且还要注意的就是,不要割到手。
这个时候,切割出来的勺子雏形有了,但是非常丑,下一步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打磨,用刻刀把勺子边缘多余的木头切掉,这个环节依然非常累,要低着头,很用力的一刀一刀的削。把勺子的整体形状做出来。
而且这是一个非常磨人的过程。动作要很慢,注意力要很集中,而且很枯燥,很考验耐心,否则就会前功尽弃。这个环节大概又用了1个多小时。如果有些地方过厚,也可以继续用切割机切割,但是就非常考验手法了,因为没敢尝试,就只能用原始的方法,一刀一刀的打磨。
当最终勺子形状出来了之后,我以为大功告成了,终于松了一口气。但是,事实并不是我想的那样。现在的勺子虽然有了形状,但是表面非常的粗糙,还需要继续用砂纸打磨。先用粗糙的砂纸磨,把棱棱角角基本磨平,再用细一点的砂纸磨,把一些毛刺,细小的地方磨平,最后用最细的砂纸,在进行抛光,不停的磨,指导手指摸上去,非常光滑。
但这还不是最后一步。因为这个勺子的颜色是木头的原色,还需要进行一些除了。用橄榄油把勺子表面均匀的涂抹,让木头吸收橄榄油,第一是色泽好看,第二是可以防止木头干燥开裂。
看看表,已经5点半了,我们刚来的时候不到1点,这个小勺子,我用了5个小时。虽然很辛苦,但是这次木工的体验非常有趣,也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个行业,看到最后一个勺子从一块木头里编出来,满心欢喜,非常有成就感,虽然不是很好看,但是我很满意。
这是我的成果展示。 这是于小姐的成果。我觉得,匠人精神的根本是源于一种热爱。因为它考验你的耐心,细心,还有恒心。当你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一个事情做到极致的时候,你会进入一种完全投入,心无旁骛的热爱。
在日本有一个木工店叫《秋山木工》。创始人秋山利辉27岁创办,现在已经71岁。他为了培养真正的匠人。开办了秋山学校。学期8年,不收学费。第一年学徒见习课程通过之后,才能成为正式学徒。接下来是4年的基础训练。经过4年的学徒训练,技术和心性成熟的才可以成为工匠。然后的3年才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第九年毕业后,就可以出去闯荡世界了。
这个学校还有一个“变态”的规则,一共十条。
1、不能1分钟内容正确、完整进行自我介绍者不予录取
2、被录取的学徒,无论男女一律留光头,来检验决心
3、禁止使用手机,只许书信联系
4、只有在八月盂兰盆节和正月假期才能见到家人
5、禁止接受父母汇寄的生活费和零用钱,用自己赚的钱去买工具
6、研修期间,绝对禁止谈恋爱
7、早晨从跑步开始
8、大家一起做饭,禁止挑食
9、工作之前先扫除
10、朝会上,齐声高喊“匠人须知30条”
这种条件确实太过苛刻,但是也正是这种条件下毕业的学徒,才能成为真正的匠人。现在日本宫内厅、迎宾馆、国会议事堂、知名大饭店等,都在使用他们精良制作。
虽然木匠这个行业,在中国已经很少有人关注了,也不会有很多人去愿意从事这个行业。但是我这5个小时的体验,让我认识到任何一个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准则,有自己的生存技能,并不是表面看到的那样简单。
匠人精神,并不是一定要成为一个手艺人。每一份工作,每一个兴趣,都可以全情投入,用匠人的标准要求自己,钻研,投入,专注,热爱。如果能做到这些,那一定没有做不好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