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不,是这些天。从年前至今,逾半月。
身体一直没恢复,又添恙。
同时,愤懑,窒息,恐惧。因那个四省交界的某州。
无法平静。
据说过年期间,全国各地都下了雪。立了春。对,还有一个“国际人日节”。昨日,堪堪又是情人节。
上海依然时时雨,或阴,偶尔阳光。冰墩墩尚遥远。雪还未来,就已衰老。敢问晴为何物。
放空。静养。
心怀有宋,回追了两部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清平乐》,皆正午阳光出品。
两剧几乎同时代。知否讲仁宗晚年至英宗即位时期。清平涵盖仁宗一生,重点在青中年时段。(是不是有点像长安与洛阳?)
风格亦相近,导演为同一人。不失精雕细琢。
而我,更喜后者。
为什么?
一是内容。
知否怎么看,都模糊有红楼梦宅斗的影子,但又达不到一定高度。模仿有余,想要突破,奈何过了,终难收场。前半部可谓精彩,后期愈来愈鸡肋。生生扯出78集,没太理解当年何以大火。
清平,是喜欢的调调。它是我流泪最多的一部剧。平缓隐忍中,蕴人生大义,反更戳人心。剧中每一帧,都具宋之美。
再是人物。
无疑,知否里人物各个鲜明,尤其反派。但恰也暴露一个问题:人设立不住。也就是性格逻辑有漏洞,甚至严重漏洞。若只看热闹,啊,跌宕起伏。然逻辑不成立,是硬伤,结果只能坍。不是一个人物这样,是N个。
同时,演技问题。赵小骨流量扛把子,可她在知否里没能足够说服我。演技忽上忽下,几场重头戏细节不到位,全靠老戏骨在撑。冯SF的顾二爷颇有几分辛弃疾的挥洒气质(正如琅琊榜里梅长苏实以陶弘景为原型),却也剧组假戏真做,与小骨公费 ##,剧后没几月婚,旋即生子,尔今和离。是不是剧外更精彩,更唏嘘。
相比,江疏影要酥服得多。她是我看到的最好大青衣。她演出了“世间对错难辨,只求为一人倾城而已”。她什么都懂,爱切离疏,尽收眼底,但从不拿劲儿,她只做自己。
还有吴越。超喜欢她。她是刘娥啊,史上“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的刘娥。她又不是刘娥,此生得遇良人,幸何如之。不遇良人,又当若何。帝王将相,皆成白骨。任后人评说。
尤其王凯。你可以永远相信王凯。扑面而来的仁宗,史上最隐忍也最光辉的仁宗。那个时代,是有晏殊范仲淹韩琦欧阳修苏舜钦梅尧臣包拯狄青司马光苏轼的时代!来,背一下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沧浪亭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仁宗一生无子,死于心疾。
嗯,心口痛。
必须提怀吉和徽柔。史书记载的真人真事啊。爱是什么,是伸出又缩回的手,是照进孤城的一线光亮。是此生不复相见的心痛难耐,和奋力走出泥淖的无助自救。
哭死。
曾问过自己:如果可以穿越过去,最想去哪个时代?宋,北宋,仁宗。必须。
无疑,清平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我对有宋一代最美好幻想。而知否,更多像借宋之壳,讲现当代厚黑术。
但好喜欢知否片尾曲。李清照的词,郁可唯的天籁。绝绝子。
又逢上元。耳听窗外烟花此起彼伏。意难平。
也许正如欧阳修最后对怀吉所说:我们生于一个伟大时代,却都曾被时代误伤。
多少华发朱颜,终是意难平。
虎年第一个月圆。月入梢,清晖黄昏后。
祈祝世间多团圆,人间再无“小花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