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员-22组-阿远-【202002训练营-W2D5-CPR思维】
- 伯阳+9组+默契+【202002训练营-W2D5-CPR思维】
- 学员+23组+将军+【202002训练营-W2D5-CPR思维】
- 学员+17组+杜秀丽+【202002训练营-总复盘】
- 学员+17组+杜秀丽+【202002训练营-第2周-复盘】
- 学员+17组+杜秀丽+【202002训练营-第3周-复盘】
- 学员+17组+杜秀丽+【202002训练营-第1周-复盘】
- 学员+26组+张华+【202002训练营-W2D5-CPR思维】
- 学员+11组+张敏+【202002训练营-W2D5-CPR思维】
- 学员+20组+大大+【202002训练营-W2D5-CPR思维】
CPR思维拆为己用
![](https://img.haomeiwen.com/i13242086/2bf55b8d845df9d8.jpeg)
R原文:
CPR思维法
这种思维方式不但能确定核心问题,而且可以消除重复做无用功的问题。其具体操作过程是,问题初次出现时,你要和对方谈论的是内容(Content),即发生的事实。例如,“昨天你在午宴上喝多了,神志不清,大声叫嚷,取笑客户,让公司丢尽了脸面。”问题的内容只和单独的事件相关,它关注的是何时何地发生了何事。
当问题第二次出现时,你要和对方谈论的是模式(Pattern),即重复发生的情况。例如,“这可是第二次出现同样的问题了,你答应过这种事不会再发生,现在我觉得你是一个无法兑现承诺的人。”模式表明问题具有历史性,这种历史一旦重现,问题实质便会发生变化。频繁而持续地违反承诺会影响他人对你的行为预测,最终破坏他们对你的尊重和信任。
注意,人们往往会漏掉对问题模式的关注,陷入对问题内容的不停争论。例如,你的老板每次开会都把你的议题放到最后讨论,结果往往是草草收场或完全跳过,对此你已经和她提过一次了。现在你又提出了这个问题,她的答复是会议日程总是排得很满,让你灵活一些,把时间留给更重要的问题。如果你接受了这番说辞,那就漏掉了关键问题。你要关注的目标不是今天这次会议(即内容问题),而是对方长期形成的模式。有时候,模式问题会悄然无息地发生,为你带来新的麻烦。你指出问题所在,对方不是破口大骂就是绷着脸生闷气,结果你和他们的对话就慢慢偏离了目标,这种情况会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模式。具有影响力的人会敏锐地察觉到这种行为模式,及时想办法加以解决,而不是任由自己被拖入无休止的对初始话题的争执。
当问题继续发生时,你要和对方谈论的是关系(Relationship),即这样做对我们之间有什么影响。关系问题关注的角度要比内容和模式问题大得多。这种问题强调的不是对方再三令你感到失望的事实,而是对方一系列令人失望的行为已经让你对其失去信任。你开始怀疑他们的能力和他们做出的承诺,此举必然会影响你们之间的交往方式。例如,“这件事开始对我们的合作关系产生压力了。我必须不断催促才能保证你在线,我不喜欢这样做。我担心你已经不再值得信任,无法担负你承诺的责任。”
同样,如果你真正关注的是关系问题却发现和对方讨论的只是行为模式,这种讨论结果也不会让你感到满意。更糟的是你还会陷入重复面对相同问题的处境,和对方展开同样的对话。要想理解关键冲突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内容问题、模式问题和关系问题,你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即结果和目的。每个方面都能提供一种独特的解决方法,帮助你梳理问题,然后排列各种问题的优先次序。
I便签:拆解引导
这是一种能够快速找到冲突的核心问题所在方法。避免陷入不断重复着最初争论的问题内容里,导致无法解决问题。
当问题出现的时候,人们不能准确的找到核心问题所在,会让问题升级成冲突,最后不仅问题解决不了,还影响了双方之间的关系。
运用CPR思维,通过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方法快速找到冲突核心,一针见血的解决掉。
其中CPR分别代表着:
1、C代表的是事实内容。即问题首次发生时的事实,重点讲述何时何地发生了什么。比如你室友今天出门忘记关门;
2、P代表的是行为模式。这种事情已经重复发生,问题已经升级,某人的不良行为习惯有影响到别人。比如你室友今天出门总是忘记关门,让你觉得很困扰;
3、R代表的是人际关系。某件事情不仅发生多次,还严重影响他人,导致人际关系面临破裂边缘。比如你室友出门总是不关门,你说了他也不听,还我行我素让你觉得此人不可理喻。
CPR思维适用于陷入到重复面对相同问题,每次想要解决的过程时,总是陷入到无法解决的死循环中,想要通过不同角度来解决问题的时候。经常用在团队工作沟通协调,个人生活、工作上遇到的人际关系问题处理上。但是针对一些刚性命令时只能执行,这就涉及到了学习者心态的养成。
具体的使用步骤分为四点:
1、明确:明确本次沟通的目的和结果。明确问题对你造成何种结果,你想要解决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2、梳理:理清沟通中出现的问题。把要解决的问题一一列举出来。
3、筛选:将梳理出的问题进行辨别,根据CPR(首次出现为事实问题、重复出现为行为问题、多次出现为关系问题)筛选出来。
4、排序:按问题的优先等级来解决。先解决关系问题,其次行为问题,再到事实问题
A1便签:激活经验、面向过去
朋友欠钱不还,会让我资金匮乏,想要让他尽快还钱(解决问题的目的)。要解决的问题是让他不要一拖再拖(行为问题)、电话联系他不接电话微信不回(事实问题)、双方已经因为欠钱不还的问题导致有隔阂(关系问题)。庆幸的是我和他能每天见面,但是我没有和他沟通说:“欠的钱可以慢慢来。也没有提到如果电话不接,会让我觉得你是打定注意不还了,我一着急生气又给你打更多电话你也烦,最后导致大家有隔阂(优先解决关系问题)”。我也没有给出好的对策:可以按月慢慢付,也避免他一直拖着也不好(解决行为问题),最后没有拿到钱(事实问题)。这个目的最后落空。
反思:其实在使用CPR思维的之前,可以与ABCD选择法结合使用。在想改变别人之前,要先问问自己需要改变哪些地方。如果我当时问问自己,有没有带着偏见去看待朋友,这样的话也许我能够用另一种方式跟他对话。
A2便签:规划应用,指向未来
(一)目标:2月29日前找到朋友沟通,达到让他月付欠款的结果
(二)基于身份(动机):把钱拿回来的同时,不伤害双方感情
(三)步骤:利用习惯养成四步骤进行详细设计
(1)明确目的:让朋友能够月付200元
(2)梳理问题:目前朋友偶尔还钱但是不久后又还不上钱,双方谈到欠钱这件事都很尴尬。
(3)筛选:属于关系问题
(4)排序:优先解决谈到欠钱会伤害双方感情,然后再给出对策是月付200元,让问题降级为行为问题
(5)奖励:改善朋友关系,也能拿回钱
(四)回顾:如果每月200元还给不了,就再重新制定对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