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六郎》断背河传说之四

作者: 觉史氏 | 来源:发表于2016-10-04 17:32 被阅读37次

康熙十一年至康熙十三年前后(也有说是康熙十二年到康熙十四年,对于本文不重要,不细究),蒲松龄受聘于王家(需要说明的是具体授课地点是有学术争议的),担任塾师,教授王秉正、王体正、王一正的子侄。《王六郎断背河传说之一》里提到的给《淄川县志康熙二十五年版》画插画的王敏入,也属于窎桥王家。蒲松龄正是因为到王家打工,才有了与王敏入交往的机会,也因此让王敏入走入了聊斋,成为《念秧》、《蛙曲》、《鼠戏》中的角色。

关于时间,取中值康熙十二年来考察蒲松龄眼中王六郎来自于怎样的家庭。

要想弄清楚王六郎是谁,得先对王家追本溯源。

这支王家和《之三》里提到的王麓瞻王家都来自枣强,是否同源以后有机会再研究。其发家始于明王崇义,嘉靖十七年进士,三甲二百一十四名,即倒数第八,这个排名相当靠后,王崇义大多在地方任职,担任中层干部,曾任刑部主事和宁波知府。需要加以区别的是嘉靖二十年二甲进士王崇古,他的哥哥也叫王崇义,来自山西奸商世家。

王崇义自幼丧母,全赖姐姐王婉嫕操持,才得以二十八岁成进士。王婉嫕后来嫁入高家,其孙亦进士,为高家发家之开端。所以,王观正和高珩能一起泛舟孝妇河,世交之故也。

王婉嫕的教育方式就是一个字:“打!”活到了近八十岁,志书上说她还“抱杖饬家政,家人无不唯唯。”

王崇义亲戚中也有两个进士,王君赏在嘉靖三十八年成进士,朝鲜封藩副使,有些意思,这个分支不在本文叙述范围内。

王崇义有两个弟弟,三弟王崇化孙王瑞永,世居窵桥,瑞永长子即王敏入。

王崇义的儿子王晓继续家族的进士事业,隆庆五年,也是三甲,第7。他是蒲松龄好友张笃庆祖父的岳父。

王晓是长子,兄弟共四人,王家的规模开始庞大起来。另外三个是王晤、眖、暏。

进士多了并不好,折寿。

王崇义和王晓都只活了五十三岁。

而后永字辈,王家寿命就下降到了四十多岁。箓永卒年四十七。龄永只有一子,估计也不长寿。

再往后,又进一步降到了三十多岁。王樛三十九岁卒。

王眖有四个儿子,龄永、鳌永、箓永、玺永,二儿子王鳌永是王家进士第三代(天启五年,)汉奸。五十七岁卒。

王暏至少有一子历永,家族中行五;历永生五子,其三子雍。

作为家族老大,王晓在生儿育女上也颇有建树,子六,长子祚永,祚永孙王启泰在顺治二年中举,康熙二年担任蒲城县令,他的仆人因为生吃蛇,所以在《聊斋志异》里留下了名字。老四图永娶了知县蒲生池女;蒲生池是蒲松龄的从叔祖,所以,蒲松龄和王橘是表兄弟,比起王秉正等高一辈。

此外,尚有王图永等永字辈,我手上没有王氏的家谱,不知所出。

以上是为厘清王氏家族的脉络,不是重点,随着王氏家族繁衍生息,时间逐渐来到蒲松龄生活的年代。

之所以王眖史料比较完整,除了王鳌永的地位较高外,和蒲松龄关系也比较大,他打工的王家是在王箓永这一支,与之交往密切,王六郎出自王眖一系可能性较大。

说一下断背的可能。

王眖以下,王家又多了一个特征就是无嗣。

龄永的独子王柱,他是王履正、秉正的父亲。

鳌永有2个儿子,分别是欀、樛,其中欀未娶而卒,无嗣。王樛早逝,有一女,无子,以历永一支,王雍次子谦生过继,改名承正,是蒲松龄的学生之一,在康熙十二年前后,王承正17岁。他和蒲松龄的交往维系很长时间,有次募捐修文昌阁,蒲松龄代写的倡议书——《代王丕哉募修文昌阁疏》,其子欲娶孙家女而下聘,蒲松龄代孙家回信答应了求亲。

箓永有4个儿子,分别是槠、棫、梅、橘,其中梅无嗣。

玺永无嗣。

在王柱这一辈里,窎桥王家一共7位男生,从年龄上推测排行,无嗣的王梅比较接近六郎,这也是断背推测的来由之一。

县志有王橘的记录,字雪因,号介侯,行七,邑廪生。反向推证王梅可能行六。

王家下一辈为正字辈,老大王履正,女一,无嗣,有监生功名在身,所以肯定不是王六郎,连原型都谈不上。

老二是王敷正,官至内阁侍读学士。康熙十二年38岁。四十五卒。

老三是王体正,字长人,一字心閒,郡廪生。

王一正,字定甫,行四。

二、三、四都来自箓永一支。

王秉正大概行五。康熙十二年约30出头。

王居正,王长人的弟弟,字心逸,号怀庵,原名化正,字迺甫,又写作乃孚、乃甫,乃孚,号肖水,行六。邑庠生。援例岁贡生。

我们确切地知道了这辈王六郎拥有很多个名,字和号,但同时我们又很遗憾地明确了此王六郎绝对不是《王六郎》中的六郎。

其他重要的人物有:

和蒲松龄关系最好的王观正行九,王槠的第四子,卒年五十五。

王观正,王敷正的弟弟,小蒲松龄大约九岁,康熙十二年大约二十五岁,因此上面提到的十七八岁的王承正排行可能在十名开外了。

王撰正,字孟简,王橘长子。二十三岁卒。又一个短命的。

有说袁世硕先生考证蒲松龄是在王秉正家坐馆。证据来自蒲松龄写的一首诗《示王毅公》。我们来看看诗里说了什么。

“月明更已阑,莺啼春已老。

人生在世间,置身苦不早。

案上涂老鸦,掌中作珍宝。

振翼飞长缨,堂前没荒草。

酒浊浇榛墟,土花何堪扫。

男儿贵及时,绿鬓宁可保?

今日杏花飞,昨日杏花好。

锦衣少年郎,挟弹长杨道。”

这首诗有不同的解读,一般的说法是蒲松龄给学生家长王秉正写信投诉。

我的看法是这就是蒲松龄版本的三味书屋,主旨为时光流逝而童真不在,没什么投诉不投诉的。

王秉正童年(四岁)丧父失兄,生活困难,是族叔王橘施援长大,直至自立门户;秉正生子有三,仅一成人,余早亡。从经济状况和人口数量,以及在族中的排行,王秉正都不太可能建个家塾,更可能是承担了家塾中的份子钱。

正字辈成就最大的是王敷正,而且家里人多,蒲松龄在王敷正家打工是顺理成章的。从蒲松龄和王家的交往情形来看,和王秉正除了上面一首《示王毅公》外,再无诗文往来。可见两人关系亲密程度。

相关文章

  • 《王六郎》断背河传说之四

    康熙十一年至康熙十三年前后(也有说是康熙十二年到康熙十四年,对于本文不重要,不细究),蒲松龄受聘于王家(需要说明的...

  • 细节确定时间

    《王六郎》断背河传说之五里,我否定了蒲松龄和王观正一起游般河,拿了宋琬诗题目做证据。 其实,比较王观正和蒲松龄的诗...

  • 《王六郎》断背河传说之二

    这篇小说的主角和配角都有姓无名,而主角许姓渔夫比起配角王六郎,留下的信息更少。 不过,我们依旧可以穿透时光,去还原...

  • 《王六郎》断背河传说之三

    王六郎,无字,显然是未成年酗酒。 古人没有饮酒年龄一说,此前我写过的一篇《宅妖李大司寇到底有几个好侄子》,中有提到...

  • 《王六郎》断背河传说之一

    这篇太长,分几次发布。 《王六郎》写的是发生在淄川本地的故事,先让我们来看看本地是怎样的本地。 小说是这样开的头。...

  • 《王六郎》断背河传说之五 完结篇

    出自窵桥王家的六郎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酒肯定是没少喝的。 在窵桥王家打工是蒲松龄人生中最快乐的日子了。三十四岁,未...

  • 蒲松龄和唐梦赉交往全记录

    我在《王六郎 断背河》里说唐梦赉和蒲松龄是泛泛之交,因为唐梦赉在编撰《济南府志》时,让蒲松龄的好友李尧臣进了编辑部...

  • 尽仁者之义

    <<聊斋>>中<<王六郎>>一文,王六郎见一妇抱子溺水,本有托胎转世之良机,可是他心中不忍,人怎能致人之危...

  • 聊聊斋,谈好父母之《王六郎》

    聊聊斋,谈好父母之《王六郎》 ——精神分析下的《聊斋志异》 原文 王六郎许姓,家淄之北郭,业渔。每夜携酒河上,饮且...

  • 拜识清扬,情逾骨肉

    夜深,读留仙《王六郎》一篇,甚爱之。 一渔父与溺鬼对酌于河泽之畔,欢饮非常。每时至,每独往,兴尽而归。不谈前世今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六郎》断背河传说之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efs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