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重温经典独家收藏向上的阶梯
读书: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5

读书: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5

作者: 海滨公园 | 来源:发表于2022-04-15 05:33 被阅读0次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福克纳的经典小说,给予读者的思考是多方面的。这个故事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在悲伤与绝望之中,至少教会我们的是:家庭是孩子面临的第一个小社会,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所要给子女的是合理的引导,而不是一味的“家长式”的压制。大多数人都理解物极必反的含义,我们在家庭中为子女开启怎样的一扇门,便是奠定了他今后做怎样的一个人。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基于《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这部极具艺术价值的小说,谈谈对现实生活的几点思考:

①父母之于子女,是开启人生的第一扇门

小说中艾米丽的父亲是她悲剧的始作俑者,毫无疑问她所持有的贵族局限性的思想都是父亲带给她的,最后她对爱情的取舍、家中不说话的仆人、紧闭的门窗……都是“父权”和南方传统制度对她的一步步的“改造”的结果。

尽管她出生于富裕的家庭,却没有自己选择爱情和人生的自由的权利,她那颗被深深束缚的心,在一次次面对失去和背叛中几近绝望的挣扎,艾米丽的人生让所有读者都陷入沉思。类似的父权下的牺牲品,还有小说《烧马棚》中的主人公。

②努力提升自己,是打破等级束缚的利器

小说中艾米丽正是因为出身贵族,所以父亲将她“保护”起来,不得与镇上的普通求爱者接近。这个做法导致她在得到释放后,义无反顾用错误的方式投入到爱情之中,对于同样在阶级上更为不匹配的北方佬投入了所有的感情,当然也包括报复式的情感。

我们现在的生活中,虽然不会面临着如此复杂的等级制度,但是门当户对的思想依然贯彻在所有人的心中。不可否认的这种思想有它一定的正确性,也是通过了现实检验的,但如果你的人生中真的就遇到了并不“门当户对”但却又无法割舍的感情呢?

我们必须接受不可改变的原生家庭,想要打破束缚让对方及对方的家庭平等地接受自己,唯一的选择就是不断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提升。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只说一个传奇人物邓文迪。

邓文迪最初在广州医学院念书,课余时间学习英语,1988年下定决心出国并读完了四年本科,之后进入了耶鲁大学深造学习了MBA课程,她在美国闯荡多年,背负了很多骂名,经历了充满风险和辛酸的人生,但是她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升了自身价值,嫁入了与自己匹配的豪门。这些并不是绝对的,但至少我们应该懂得夯实自己的基础、提升个人的能力是每个人永远不会失去的资本。

③不求大爱予人,但求做好自己

小说中作者用灰暗的基调描绘了艾米丽悲惨的一生,虽然她悲剧的始作俑者是自己的父亲,但每一个“我们”是这个悲剧的推动者。

不论是艾米丽父亲死亡时,众人认为艾米丽已经越来越接近普通人的“看热闹”心理,还是艾米丽与荷默交往过程中,众人的阻止以及“怜悯”心理,到艾米丽最后落到“与世隔绝”孤独的情境,没有一个看客伸出援手反而是在推波助澜的议论纷纷,这些都是艾米丽悲剧的组成部分。

就像这个时代中的躲在屏幕后面的“键盘侠”,他们比起艾米丽身边的众人更加不用背负道德上的责任。他们隐秘在我们这个安稳的时代背后,却以看客的心态怂恿着、期待着每一场风波的到来。

我们无意于苛求每个人都必须做到大爱无私,但至少请做到“无愧于心”。如果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好自己,安守个人的本分、多一分怜悯之心,而不是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就向他人施加语言暴力,生活中就会有更多的人得到救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ejxe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