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分享#《可塑的我:自我发展心理学的35堂必修课》Day12

#读书分享#《可塑的我:自我发展心理学的35堂必修课》Day12

作者: 怡华 | 来源:发表于2022-05-12 00:58 被阅读0次

生活中,有着这样的一类人,他们看起来特别优秀,工作能力也很出众。但是,一旦领导授予他们重任的时候,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可能做不来”。

为什么会这样呢?作者指出,这种潜意识里的限制性观念的形成和他们的成长环境息息相关。

比如,你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语,“我应该在30岁结婚”或者”他没有做错什么,我不应该生气“等等。

你会发现在这些短句中都有着”应该“这一词,它其实就是在标记一个冲突。当一个”应该“出现的时候,就有一个”可是“被限制住了。所有的”应该“出现的时候,都是重新复盘自己的契机。

比如,我想吃冰激凌的时候,我可能会想,我应该选择更健康的食物。这就意味着自己内心有一个需求,但这个需求和外界压力带来的限制性观念产生了冲突。

其实,很多时候”应该“是有促进作用的。比如在和他人交往的时候顾及别人的感受,而不是以自己的喜好为前提。但有些”应该“是以损耗或者压抑自己的合理需求为代价的,这些”应该“就会成为限制性观念。

一旦我们发现了所谓的限制性条件,我们就要试着从自己的身上,以及自己的原生家庭里去找根源。

比如,你可以捋捋,在过去的成长环境里,自己的父母是如何处理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的,以及他们是怎样处理跟别人的关系的。

通过分析从小耳濡目染的伴侣关系、家庭关系的剧本,就可以看到它会怎样影响你现在的婚姻生活或者与他人相处的模式。

当然,父母的亲密关系模式只能让你看清自己的亲密关系的起跑线在哪里。起跑线固然会对最终的成绩有一定的影响,但后续你与另一半的长跑过程才是真正的决胜因素。

所以,在夫妻关系里,如果可以找到一个跟自己一样有不断前进的能力、有不断成熟的能力的人,就可能在亲密关系中找到发展的生机,并且使夫妻关系发展、彼此的人格发展变得更多维度、更加丰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分享#《可塑的我:自我发展心理学的35堂必修课》Day1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exs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