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时沟通话术

作者: Miss_kiwi | 来源:发表于2018-05-06 06:38 被阅读337次

    下午时候接到阿姨的电话,电话那头先是哽咽的声音,我知道,她跟表妹又吵架了,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而且情况愈演愈烈,阿姨每每向我哭诉,“她实在受不了了,精神要崩溃掉了”。她觉得,这样下去死可能更容易些。

    究竟是怎样的事让家长被孩子逼迫到这种地步呢?

    表妹是个初三学生,即将面临中考,阿姨为了照顾好表妹,辞掉了工作,专门在家照顾她,但正是这样,时刻都会产生冲突。

    在阿姨看来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并且做到一个母亲该尽的义务,但是在表妹的眼中,不去上班的妈妈是无能的象征,她总是用那句:“我一天上学辛辛苦苦,而你就只是躺在沙发上看电视”,来表达自己不平衡的心理。

    倾听,寻找内心需求

    接到电话,阿姨平复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先问我有没有在上班,我说没有,她这才放心跟我倒苦水。紧接着心中的委屈、无奈、愤懑一涌而上,我想这样被动倾听根本无法解决问题。

    想到沟通法则,我决定不仅仅听阿姨的叙述,更重要是调动她内心的需求,引导她说出事情最关键的部分

    001 积极主动

    倾听需要善用沟通,当你主动的关心询问对方,才能得到他毫无顾忌的倾诉。

    我问阿姨是不是又发生什么事了,虽然近期的电话大多与家庭矛盾有关,我还是先开口询问。只有你的积极主动才能让对方安心去说,没有人想给别人添堵。

    阿姨顿了一下,才开始娓娓道来。

    002 倾听来龙去脉

    只有知道了事情的始末才能帮助解决问题,

    紧接着20分钟,我先是做一个聆听者,听阿姨跟我讲今天下午发生的事情。这件事的导火索源于阿姨给表妹洗的一件衣服,结果换来的是无尽的指责,阿姨哭诉表妹没有一点感恩之心,她在这段关系中如何不被尊重,甚至精神上的虐待比身体上的摧残更加的残酷。

    在这20分钟里,我始终没有发言,但是我并不是只是单纯的听,另一方面也在整理思绪,思考他们行为、语言细节,这件事的背后一定有一个更大的因素,并且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003 语言引导

    接着,我刻意让阿姨停下来,告诉她,我将会引导她来客观的讲述这件事情。

    “她中午回来的时候我还问过她,我下午没事给她把衣服洗了”

    “所以你是想征求她的同意”

    “她不让我翻她的东西,说我侵犯她的隐私”

    “所以你也依照她的意思,尽量不去打扰”

    “是啊,我就想忍她两个月,我就解放了,先哄着她把考试完成”

    “所以,你觉得她的考试跟你有很大的关系”

    “我辞职就是为了她考试,哎,父母的心都在儿女身上”

    ......

    分析,从角色开始

    引导完毕,阿姨打算又开始叙述自己的伤心处,我打断了她,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帮她分析。

    001 受害者心理

    这是一个典型的,受害者与迫害者的关系。

    我告诉阿姨,他们母女关系已经不再对等,她成了缩在角落里的受害者,而表妹,则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种迫害者心理,这是一个默契的关系,通过生活的细节逐渐形成的。

    阿姨也表示非常赞同,觉得自己正是一个受害者的角色,而她女儿的施暴者,角色变的愈加强大。

    我开始和她追溯以前,既然这种心理模式是在很早就形成,那么问题一定出在早些时候。

    阿姨回忆起对表妹百依百顺的种种,各种的宠溺,因为她觉得女儿上学很辛苦,所以能满足需求就尽量满足。简直养成了她“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

    002 迫害者心理

    一来自己的母亲对自己百般顺从,二来表妹将自己的中考拿来用作威胁阿姨的工具。这是一种你情我愿的威胁,因为阿姨也确实在意这件事。

    阿姨一再忍让,表妹的迫害者心理就愈加强大,她甚至想控制母亲。

    种种理由为她所用,因为“隐私侵犯”就将房门上锁,因为“饭菜难吃”就各种嫌弃,因为“你在家不上班”就语言讥讽,即使阿姨想做反抗,但是又把言语过重表妹会想不开。

    结果这样一来以往,恶性循环在这种心理反复进行。

    认知偏差,人人自危

    从阿姨跟我讲述,表妹与她说话的言语中,我听出了很严重的问题。

    表妹常常用这样一句话来反驳阿姨,“我现在这样都是你惯的”,她觉得,她现在变成这样,都是别人的错,这是一个很明显的认知偏差,把所有的错都推在在别人身上,而一点都不审视自己的错。

    而阿姨也有同样的问题,她在跟我倾诉时,完全将责任推卸推在了表妹身上。甚至试图用属相相克来解释她为什么最近身体不好,为什么家庭不幸福。

    两个有着认知偏差的人,将责任,互相推到对方身上,却不在自己身上找寻问题,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沟通,认清自己是谁

    很显然,他们的施害者和受害者的心理已经扎根很久,这时候需要认清自己是谁。

    首先,作为一个母亲,阿姨能尽到的义务就是保证女儿的一日三餐,吃穿住行,但一定是无异于往日的照顾。

    不要把“中考”这件事和自己直接挂钩,它主要来源于表妹的勤奋努力和日常所学。

    如果把它看成是母亲的责任,那么,你们的关系就有一些倾斜,母亲成为了应该去上学的人,而女儿成为了监管你的人。

    其次,由母亲角色的摆正,改变女儿本身在家中的位置,做好学生该做的事,不能忘记感恩父母。我们总是把伤害最亲近的人不当一回事,这不是理所应当。

    通过沟通解决认知偏差,明确的告诉她,我是家长你是学生,我们是互相尊重的平等关系。

    母亲给你应有的权利,而非让你无法无天。

    最后,两人需要以角色代入真挚的感情,用心交流化解。

    没有什么事是沟通解决不了的,特别是家人间的矛盾。

    “打断骨头连着筋”,都说现世的母女前世情敌,但是毕竟是有血缘关系,没有多大的仇恨难以化解,只要有爱。

    阿姨认真的听我的分析,半天不说话,她最后说了一句,“我们的确都有问题”。

    一个小时的通话结束后,我又仔细回想刚才的整个过程。好的沟通不仅是建立与他人亲密关系的桥梁,也是帮助他人认识到自身问题的基点。


    By: 5281-朱小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小时沟通话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eyy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