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过股票的朋友总会纠结今天买入的股票明天会不会如期上涨。于是,他们疯狂的搜索各种信息,公司的运行情况、日线周线运行、主力-散户比例、主力资金流入,希望从这些数据中验证自己的期望,表明自己买入这只股票是明智的。显然,如果我们稍加反思,这些朋友也应该收集股票下跌的证据。然而,他们不会。因为人类总是轻易出现确证偏见(conformation bias),也就是人类总是寻求能够证实自己观点的经验证据,而不是在寻求真理。
侦探在确定嫌疑人之后会收集证据证明自己的怀疑,暗恋小伙会收集证据让自己相信自己的女神也对自己情愫暗生,而科学家也会寻找证据以支持自己提出的假说。诸如此类的例子都表明确证偏见是一种发生在日常环境和专业环境的认知偏好。而逻辑经验主义所强调的理论的经验证实原则也是确证偏见的。难道确证是错误的吗?为什么确证是一种偏见呢?
一个理论的正确与否需要经验证据的支持,但是经验证据并不是只能支持一个理论。理论只是外部世界的一种表征,或一个模型,因此,科学家可以提出多个模型来表征外部世界。例如,在量子力学发展早期,相同的经验证据既可以支持海森堡的矩阵力学,也可以支持薛定谔的波动方程。中间形态的化石既能证实渐进演化理论,也可以证实间断平衡理论。
而且在理论上存在无数个模型可以在经验充分的前提上表征外部世界,我们将这种情况称之为证据对理论的不充分决定。如果用数据拟合来类比的话,这就是存在无数个曲线可以拟合现有的数据。因此,光光是经验证实无助于表明某个理论就是正确的。波普提出证伪主义的旨趣就在于此,单个经验证据无法百分百证实一个全称判断的科学理论,而只能百分百证伪科学理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科学家寻找能够证伪理论的证据,或者用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理论来解释现有的证据。此类任务通常由另一派科学家完成。辛亏科学家及其团体之间的竞争消除了确证偏见。
在一般情况下,如果经验a能够支持理论A,那么a支持A,但是在逻辑上等价的另一种形式是如果不是A,那么不是a。之所以人类普遍具有确证偏见就是人们更倾向于寻找支持A的a类证据,而忽视不是a对不是A的辩护效力,也就是忽视能够证伪A的经验证据。以沃森选择实验为代表的确证偏见研究表明确实如此。最为著名的是沃森选择任务(Wason selection task)。
沃森选择任务1966年,彼得·沃森设计了四卡片任务用于检验人们的推理模式。在被试面前放有四张卡片,每一张卡片一面是字母,一面是数字。其中被试看到这四张卡片一面分别是E、K、2、5。被试的任务是检验“若卡片一面是元音字母,另一面则为偶数”这一规则是否正确。选择翻看卡片E的人数最多,因为卡片E能够证实另一面是否是偶然,如果是,则规则成立,如果否,则规则不成立。然而,正如上文所述,不仅要确证,而且要排除证伪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考虑是否有卡片能够证伪该规则,或能够确证该规则的否命题。而规则的否命题就是“如果卡片一面不是偶数,那么另一面不是元音字母,这是错误的”。因此我们需要翻看卡片5来确定其另一面是否是元音字母。如果是元音字母,说明这个规则不成立;如果不是元音字母,则规则成立。但是很少有被试会选择翻看卡片5,也就是忽视了能够证伪规则的经验证据。
社会交往中的卡片选择任务后续的发展表明确证偏见或许是问题的表述方式有关,人类擅长做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推理,不擅长没有具体内容的推理。进化心理学家托比设计了另一个实验,让实验被试检验“喝酒之人必须年满18周岁”这一规则的正确与否。在实验中,他给被试四张卡片,一面分别是16岁、可乐、26岁、酒。被试需要确定要翻看哪几张卡片以确定这个规则是正确的。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被试会翻看“16岁”以确定是否喝酒,和翻看“酒”卡片以确定是否年满18周岁。确证偏见就此消失。这一实验表明所谓偏见只是问题表述不符合人类擅长的推理而已。之所以在两个实验中有如此巨大的差异,原因之后再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