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族是既匈奴之后在中国北方出现的古老民族。自西晋末期开始,鲜卑族逐渐走上前台,陆续建立了许多政权,也对后世直到隋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晋代的鲜卑分为六部,每一支都有着自己的故事,今天要讲的,是我认为很传奇的宇文鲜卑。
宇文部是鲜卑中比较另类的一支。说他们另类,是因为他们并不是“纯粹”的鲜卑族。
《魏书》中记载宇文部“出于辽东塞外,其先南单于远属也,世为东部大人。其语与鲜卑颇异。人皆剪发而留其顶上,以为首饰,长过数寸则截短之。”
即是说宇文部的祖先是匈奴南单于的远亲,并且无论语言和发饰都和其他鲜卑族不同。
而《周书》中则说宇文部的先祖叫做葛乌菟,他“雄武多算略,鲜卑慕之,奉以为主。”也就是说宇文部的祖先并不是鲜卑人,因为能力出众才被鲜卑人仰慕而尊奉为主。
综合这两种说法就可以得出结论,宇文部是匈奴和鲜卑人的混血儿。能够佐证这一结论的是《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当中的记载:
“和帝永元中,大将军窦宪遣右校尉耿夔击破匈奴,北单于逃走,鲜卑因此转徙据其地。匈奴余种留者尚有十余万落,皆自号鲜卑,鲜卑由此渐盛。”
到这里我们就可以梳理出宇文鲜卑诞生的前因后果:
东汉和帝时期,汉朝军队将北匈奴击破,大量北匈奴人逃走,但是有部分留了下来。其后这片土地被东边的鲜卑人占据,那些留下来的匈奴人便也自称鲜卑族,逐渐与真正的鲜卑融合在了一起,于是形成了宇文鲜卑。
西晋爆发八王之乱后,晋朝中央迅速衰落,内迁的胡人开始崛起。而在这其中,鲜卑族是战斗力最强的一支。
匈奴人攻陷了西晋的国都俘虏了皇帝,羯族人可以轻易击败朝廷军队根本打不过的起义军,但是他们却都在鲜卑骑兵面前却都是渣渣,很多时候这些人甚至听到鲜卑人到来的消息之后就望风而逃了。
也正因如此,鲜卑族在北方叱咤风云,建立了许多政权。这其中有慕容家建立的燕国,拓跋家建立的北魏,秃发部建立的南凉,还有乞伏部建立的西秦,但是却并没有宇文部什么事。这是因为宇文部在和慕容部的斗争中失败,宇文部的最后一任首领宇文逸豆归部众溃散,和他的北匈奴祖先一样远逃到了漠北,城池和领地全部被慕容部占领,从此这一族群便推出了历史的舞台。
然而宇文部虽灭,他们的故事却并没有止步于此。
宇文部被灭之后,宇文逸豆归的儿子宇文陵成了俘虏,后来就在燕国做官,被封为驸马都尉,封玄菟公。前燕被灭之后,他又追随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加入后燕,但后燕被北魏所灭,他又转而进入北魏做官。
后来宇文陵生宇文系,宇文系生宇文韬,宇文韬又生宇文肱。宇文肱死于北魏末年的战乱之中,他的小儿子宇文泰追随贺拔岳屡立战功,逐渐进入北魏中央朝廷并开始把控朝政,最后和高欢一起将北魏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
宇文泰死后,他的三子宇文觉废掉了西魏皇帝,自立建立了北周,自此宇文部的后裔也成功在中原建立了政权。
北周一共经历五帝,最后被外戚杨坚篡位而灭,家族也遭到屠杀而灭族。大家比较熟悉的宇文化及并不是北周皇族的亲属,他们原本姓破野头,是宇文家的奴仆,后来跟随的主人的姓氏。
宇文化及家族也可以算作是宇文部的一支非王族后裔。虽然宇文化及和儿子们在隋末战争中被杀,但是他的弟弟宇文士及却活了下来,并且投靠唐朝,一路做到了宰相。但是史书中仅仅介绍了他的儿子和女儿的情况,再下一代便失去了记载。
然而宇文部的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