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陶瓷艺术家,有视野开阔,有眼光,要多向经典的中国传统文化学习。这也是中国美院陶瓷艺术一贯坚持的原则和创作的源泉,始终贯彻在陶瓷艺术的教学中,而戴雨享老师就是教学大纲的编定者,教学实践的执行者。
毕加索之所以有如此高的成就,便是发现了东方文化和非洲木雕结合起来,成就了毕加索非凡的人生艺术。
要寻找中国绘画的高点?明白高点在哪里?
有智慧的人,一定是有宽广的视野的,世人之心,止于闻见之狭。宋代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然而自身的体认和实践是成功之首要。
华严经云:从初发心,精进不退,以不可说身命而为布施。
神思,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
讲到夸饰,谈欢则字于笑并,论戚则声共泣谐。
能、妙、神、逸品。
妙品是技法娴熟
神品精神本质至高境界。
逸品是达到无法之法。
澄怀味象,值心底纯净,体味自然物象。
粗狂厚重,简洁明快,这里说到的不正是红绿彩吗?
当代艺术,美的三个层次
一形式美,二意味美
阎立本是唐代绘画的高点,一定要回溯传统,韩干画马,甚至把马的运动的姿态都画出来了,周昉的人物画也是经典。
五代时期,董元的山水,因个人风格明显对后世影响深远,和李成,范宽,共称为北宋三家。
陈洪绶(1599至1652年)生活在明末清初时期。1644年明朝灭亡,有着极强的个人风格,和极高的辨识度。
米芾拜师,白居易爱时,陶渊明卧石卞和献石,苏东坡易石。
还提到绘画性,表现性,要研究性的看待古代作品,这里的研究性不仅仅是欣赏,还要批判,批判的继承。和刘波教授有异曲同工之妙。
还提到清代画家黄慎,罗聘、华嵒、改琦、费丹旭等画家的作品。多有可取之处,但有些并不完美,所以要批判的继承。
提到近代画家李耕,(1885至1964年)当时的南李北齐,南方便是李耕,北方是齐白石,用线精准与深思。
又提到傅抱石是当时的史论画家,对中国绘画史很有研究,人物学宋之前的唐代绘画、魏晋南北朝人物画,张大千也是一个天分过人之人,其创作的作品也有着自己风格,临摹的石涛的作品,可以乱真,现在很多石涛的作品变为张大千所仿。
提到林凤眠和潘天寿两位先生,潘天寿苍劲雄浑的个人风格,是当时时代背景下画了一些丈二巨制作品,成为当时代表性的画家,一改往日萎靡不振的画风。有和油画一较高下之感觉,因为当时油画很多,高大上的鸿篇巨制,而潘先生似在证明,在中国画中也可以做到。
![](https://img.haomeiwen.com/i27841063/4cdee88d00e99690.jpg)
古代瓷画,仰则观象于天,附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义,进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一通神明之德,一类万物之情。周易
报警衔扣怀想必谈,拢天地于行内,挫万物于笔端。
意与线
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见用于神,藏用于人。在发展中前进既精进。
造物思想的崇敬,审美格调的提升,才能拥有创新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