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国学经典
《诗经》每日读之“无衣”(122)

《诗经》每日读之“无衣”(122)

作者: 快乐大拙 | 来源:发表于2020-03-14 00:08 被阅读0次

    【原文】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注释】

    七:虚数,非实指,言衣之多;一说七章之衣,诸侯的服饰。

    子:第二人称的尊称、敬称,此指制衣的人。

    安:舒适。吉:美,善,好。

    六:即六套衣服。亦非实指。

    燠(yù):暖热,温暖。

    【译文】

    难道我没衣服穿?我有衣服六七件。只是不如你的衣,穿上舒适又美观。

    难道我没衣服穿?我有衣服六七件。只是不如你的衣,穿上舒适又温暖。

    【赏析】

    从诗意来看,本篇似为览衣感旧或伤逝之作。诗人可能是一个民间歌手,他本来有一位心灵手巧的妻子,家庭生活十分美满温馨。不幸妻子早亡,一日他拿起衣裳欲穿,不禁睹物思人,悲从中来。诗句朴实无华,皆从肺腑中流出:“难道说我没有衣裳穿?我的衣裳有七件,可是拣了一件又一件,没有一件抵得上你亲手缝制的衣裳,那样舒坦,那样美观。”“难道说我没有衣裳穿?我的衣裳有六件。可是挑了一件又一件,没有一件抵得上你亲手缝制的衣裳,那样合身,那样温暖。”语言自然流畅,酷肖人物声口。感情真挚,读之令人凄然伤怀。

    对于诗中的句读,旧说两段的起句都作六字句,然今人徐培均认为应标点为:“岂曰无衣?七兮。”前四字为一句,用以自问,后二字为一句,用以自答,诗人正是在这种自问自答中,抒写了一腔哀思。另外在一些字、词的解释上也颇多歧见。如“七”字、“子”字、“六”字,朱熹《诗集传》以为“侯伯七命,其车旗衣服,皆以七为节。子,天子也”。又云:“天子之卿六命,变‘七’言‘六’者,谦也,不敢以当侯伯之命,得受六命之服,比于天子之卿亦幸矣。”朱熹的解释,完全服从于他对于这首诗主题的理解。这首诗既然是述晋武公向周釐王请求封爵之意,那末他就必然把“七”解释为“诸侯七命”,把“六”解释为“天子之卿六命”,而把“子”解释为“天子”。前二者与晋武公的诸侯身份相当,后者则与周釐王的天子地位相称。其说固然言之成理,不失为一家之见,然与诗的本意可能相去甚远。

    从对此诗主题的理解发,“七”和“六”俱为数词,也可以看作虚数,极言衣裳之多。而“子”则为第二人称的“你”,也即缝制衣裳的妻子。这样的理解,应该是符合诗的本意的。

    全诗分为两章,字句大体相同,唯两起变动一个字:“七”易为“六”;两结也变动一字:“吉”易为“燠”。这主要为的是适应押韵的需要。从全篇来说,相同的句式重复一遍,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回肠荡气之妙。

    【诗意】

    感念旧人所制的衣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经》每日读之“无衣”(12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gcys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