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漫游给未来的信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心理
第10/77封信:「向内追溯,是我们最终的归宿」

第10/77封信:「向内追溯,是我们最终的归宿」

作者: 小七爱冥想 | 来源:发表于2017-12-11 18:01 被阅读20次
    第10/77封信:「向内追溯,是我们最终的归宿」

    这个冬日格外的懂得疼惜人,温度没那么刚烈,光线也没那么黯然失色。只要给它留出一点缝隙,整个空间都能嗅到暖流的阵阵呵护。然后宠溺地抚摸着你的脸颊,放空或沉思请随意……这般亲近身边大自然的味道,已模糊了为何会去走进的记忆初衷,只是很清楚的愿意一如既往地 沉醉其中。

    路灯下凌乱的落叶,一排排褪去色彩的秃枝头,突然闯出来的磨旧了的木椅,怎么看都不是衰败的景象,更像临时的休养生息。我顺着零星的光点,俯身探着脑袋张罗着那毫无规律的落叶排阵,顺着手边拾起一片,两片,……会不自觉的把它们捧在手心,举高高,旋转,摇摆,或突然抽风的给它开个洞,透视过去不知所以然地张望着……表面的平和,像是被开化了。一点点地诱发着内心那一团火,顽皮又时退时进地抛向周遭,那一份灵动撬开了拘谨感。

    看着它那忽明忽暗的黄色调,沿着它交错分明的纹理瞅瞅,哇,落地生根的既视感。它大大小小的散落着,你的脚印犹豫踏出的都是咔吱咔吱的清脆声,打破了这往日的宁谧,却也没有感觉到违和和打扰。

    凌晨已经是稀有不过的车辆路过了,环顾四周,这一块地盘就瞬间成了你的私有物了。此时此景,好像只要你欢喜,随即来一曲音乐节拍,你想要的满足感都能变出来。那一个时空,好像一切都静止了,只等着你出现在舞台,不需要彩排,不需要突然咔停,就那么跟着你的心跳去漫走,去延展开脑袋里的戏精你我他。……

    这到底算什么。神经病?自我?悬空?还是孤独?……

    梵高的世界:他看到一只乌鸦偷吃他的午餐,他能开心半天;握着小孩子的手在画板上画画,脸上是少见的欣喜和满足。那个画面是一闪而过的,可就是那么活生生的定格在了脑袋里。于他作品的深度高度专业领域,外行的我也只能凭直觉去瞥见成品的美,参不透的直观体验。

    我能懂的是那个心力打磨的过程,那个敢于真实活出自己的坚守。

    在走上画画这条路之前,他并不是没有认真去握手生活的烟火心。可是他所有的勇气和付出,都在对爱的跪舔和乞求上一点点消耗殆尽。他的骨子里从始至终都是一个孩子:善良、纯真。在父母那饥渴的爱,一份是渴求的被需要,一份是为爱去付出的需要。但很遗憾,求而不得与自告奋勇都丝毫不给他机会。

    他的灵魂就像被架空着,无人理解,也无人想理会。大概走投无路之下必有绝地逢生。画画应该说是他精神找到寄托和归属感的一扇门,那坚定的眼神和执笔的唯我世界,不抗拒任何现实环境的挑战,不在意任何人的冷嘲热讽,有的只是默默守着自己的时间节奏,守着自己的心。

    我想,这一份选择的他,是真的不再左顾右盼了,也真的不想了。那些努力过的想证明自己的痕迹,可能真的尽力了,更可能是根本没有从心的尽力。他并不想被任何人拿来做比较,或是替代品,只是想被认真的看到属于他真实的样子。可是一切都不是他说了算,他连被自己爱的人想做替代品的资格都没有。

    悲凉!他注定了要在追索爱的路上漂流。只是说画画这件事,是需要反复打磨功底的,扎实和创新的路上需要他更多的实干,而非单纯的愁思。所以,这是很好的选择,他将所有的情绪和孤独全付出进他的作品,细腻的情感一点点渗入,让人不那么容易看懂但又越看越着迷。

    正是因为投入了太过丰富的心绪,反而在最接近自然生态的面孔时,才能拥有更多的纯粹和虔诚,所以作品中呈现出的精髓都是一层层心的润色加工过的。乍看上去很朦胧,但能激发的感受都是有层次的熟悉感。那么美的画面,是要怎样的眼力和手道才可以雕琢出来?

    我想,除了简单粗暴的重复定力,也当然离不开对心的一次次守候。

    天空,大海。我想是一样的,好像它们就是可以收容进一切的好与不好,而它回应给你的常常是一份美好感,无限而值得去追溯,让人越来越习惯去靠近自己的心,哪怕面前的高山一座比一座高,都能完整的找到回来的路。

    最感动的一点是:在成为聚光灯包围的人物后,他并没有多开心,反而更享受出名前的自在状态。那是因为画画这件事让他的心得到了归属感,就像之前为父母付出的那样,哪怕心力再奔波,只要他为之付出的心被接受了,回应只要有,哪怕不多,也够了。

    对爱的执着,他一直是认真的,于人于物。

    他内心的善良,也是一直完好无损的。对于他的死法是个解不开的谜团,但从最终呈现的方式看来,他终究是守着自己的。还有那不经意间的一眸一笑,天真,傻样,都无妨吧。

    终究,他是孤独世界里的一份子,有逃不掉的孤独感,也有偷不走的小确幸。

    这一代的人也许并没有经历多少大风大浪,但总会莫名其妙被孤独骚扰。还真不是矫情,总会无意发现新生代的孩子们时常对旧(经典)的东西很感冒,好像瞬间就可以读懂那些是是非非,然后会经历一个自我认知的过渡期,很努力地去找到自己的生死选择。面对新的节奏,这样的趋势一定是好的:经典的作品,总是有它的被标榜意义的。它经得起考验,也渡得了人心。

    我想,当我们开始被周围悉数的万物感冒时,真相就离我们不远了。

    我们是懂的,一直。

    第10/77封信:「向内追溯,是我们最终的归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10/77封信:「向内追溯,是我们最终的归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hcw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