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反思,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不愿和家长沟通

作者: 诺博中考集训基地 | 来源:发表于2018-05-26 09:09 被阅读267次

    青春期代沟的问题出在哪里?是家长的错,还是孩子的错?其实,所谓“每一个有问题的孩子后面肯定有一对有问题的家长”,父母如果和青春期的孩子沟通中遇到了问题,反思是有必要的。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孩子不愿意和家长沟通的8大理由,看看青春期的孩子都有些什么话要对父母说。

    这些语言代表了青春期孩子的心声,值得每一位家长深思。

    image

    1、不关心我内心的想法

    我真的不明白爸爸妈妈为什么不了解我真正在想什么,为什么他们要干涉我的思维,总是要我顺着他们指好的路往下走?

    我不是躯壳,我有灵魂我也有我的思想,我有大脑我也会自己思考。

    2、似乎只有大人的事儿才最重要

    爸爸妈妈对我的事情总是不以为然,好像只有他们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我们这些“小孩子”的事都不值一提。

    所以,现在我有烦恼我根本就不和他们说,反正说了也没用,他们也不会重视我,也不会安慰,有时候甚至还会笑话,说什么“这点儿小事有什么,没关系”。

    3、对我提各种要求,自己却都做不到

    为什么父母要求我们的事情自己却做不到,我们来指出父母的错误那就是顶嘴,而他们用吼叫的口气来教训我们就是循循善诱,在他们眼里,好孩子和坏孩子的区别只有一个现象可以证明,就是够不够听父母的话。

    4、没耐心听我的真实想法

    我根本没有办法和爸爸妈妈说话,对我的一些意见,他们总认为很荒谬,是狡辩、找借口,许多事情他们根本不征求我的意见,也从来不愿听我的解释。

    5、跟我“聊天”,话题只有“学习”

    父母除了每天给我塞一堆好吃的,就是没完没了地问我学习的情况,这样让我感到很厌烦,总感觉话不投机。在家里爸妈每天说的最多的话就是要把学习搞好,什么成绩了、作业了、考试了、分数了……

    6、用冷冰冰的大道理代替心贴心的交流

    每次我鼓起勇气和他们说心里话的时候,他们总是先哆嗦一大段的道理,还会摆出一副“我是大人”的架子,然后把自己的思想传输给我,实际上只有我赞同他的观点,他们才不会继续说下去,如果我不赞同,他们就会一直往下说,直到我很不乐意地接受为止。

    其实,我更希望能够平等的交流,即便我的某些想法他们不接受,也能够尊重我表达的权力。

    7、用发火的方式代替平心静气的教育

    上周刚开完家长会,回家就狠狠地批了我一顿。其实,每次考砸了,或者在学校犯了错误,我自己也知道做得不对,如果平心静气地跟我沟通,我会更愿意改正的,谁不想成为更好的自己呢?

    8、最后,如果我做了父母……

    如果我以后做了家长,我不会每天都对孩子板着一张脸。我会和孩子做好朋友,和他聊天、谈心,让他把心里的想法和委屈都讲出来。

    一个能够理解我们、能和我们平等交流的父母,是我多么渴望和需要的啊!

    如何跟孩子沟通,就是不要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这个技巧并不仅仅是个人意见,更是太多孩子的呼声。

    中国的家长们往往喜欢做主包办,劳心劳力的结果却往往是不被理解,甚至还要收到埋怨。家长们往往忽视了一点,他们自以为是的替孩子考虑,实质上是一种对孩子选择权利的剥夺,更是一种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最直接的表现。

    家长因为经验丰富,他们对孩子的“安排”很多时候确实是捷径,可这种未经孩子认可的捷径恰恰不是孩子们需要的。

    家长说是为孩子好,孩子说家长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家长说学这个今后有前途,孩子却说“不喜欢,没兴趣”。

    比如说爸爸妈妈一定要儿子学一样乐器,并且根据他们的喜好选择了钢琴,还貌似理智地对孩子讲:“我们并不是要你学到什么水平,也不要你成为李云迪、郎朗。

    弹钢琴对陶冶情操、磨练气质很有好处,甚至有的人说弹钢琴的人智力水平都更高!你就给我好好学吧!”

    于是,花费大价钱买来钢琴,更是日复一日接送孩子学琴、练琴。可孩子从一开始就明确表达了不喜欢的态度,父母就是这样选择了无视,或者说选择了用大人的意识强加给孩子,无视任何反抗。其结果就是,学琴半年,孩子越发没兴趣,家长也没了热情,琴技也一点点荒废了。

    无论是在指导学生选择兴趣爱好也好,选择报考的高中也好,家长一定要记住:“要尊重孩子的意见,要交流不要专制,要沟通不要独裁”。

    受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孩子们的想法、看法、做法肯定有不成熟、不准确、不恰当的成分,家长不要俯视,而要平视,要以沟通与协商的方式求同存异。“当我发现他们能尊重我时,我也是会讲理的”。

    不要在饭桌上教育孩子

    原本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是件温馨愉快的事,即使你不言我不语也不会觉得尴尬。然而不少家长却宁愿打破这种沉默,也要利用这种轻松的氛围来教育孩子。

    常见的是,父母们喜欢趁着吃饭时间对孩子或是问东问西,或是大讲道理,一番说教,或是不断责备。

    所以,没有哪个孩子会喜欢“饭桌教育”。在这个时间点来对孩子进行说教,不但不能让孩子更听话,反而会让孩子更叛逆。

    一方面,这会直接导致孩子没有食欲,消化不良。长此以往,孩子可能形成厌食症,健康状况堪忧。

    另一方面,父母的追问或是责怪,会让孩子形成抵触心理,扩大孩子和父母之间的隔阂,影响亲子关系的沟通。

    严重的,导致孩子一到吃饭时心里就会高度紧张。时间久了,产生某种心理疾病。

    到了餐桌上,就应该先放一放。过多地追问孩子的在校表现,或是考试名次,只会招致孩子的反感。

    在饭桌上,适合最简单的交谈。想要孩子多主动和父母说话,就要营造说话的愉快氛围。不妨跟孩子一起分享他学校发生的好玩的事情,这会带动孩子的快乐情绪,拉近与孩子的距离。或是,问问孩子今天的安排。

    最重要的,多去真诚地了解孩子的感受。和孩子说说最近看过的电视剧或电影,收获到了什么。或是,这几天有没有结交新的朋友。或是,学校里的饭菜合不合胃口等等。

    与孩子进行朋友式的交流

    有研究表明,与孩子进行朋友式的交流,是最能够体现平等原则的沟通手段。反观现在的家庭沟通方式,特别是对于正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及其所在家庭,效果十分不理想。

    这是因为家长与孩子交朋友的目的不明确。说的直白一点,很多家长“屈尊”与孩子交朋友、平等对话的目的,还是要教训孩子,还是要把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复制、粘贴到孩子的脑海里。

    这种完全专制、独裁的指挥棒不得不说也是孩子的悲哀。他们应该有形成自己独有价值观的机会。家长与孩子交朋友,首要目的不是去影响、教育,而是要理解、倾听。

    “倾听是高明家长的必备技能”,但能实现倾听的前提一定是家长能够得取得孩子的信任。只有以信任为前提,孩子才肯向家长倾诉,家长才有倾听的机会,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家长们切记,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小就认为他们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知道。

    要记住,孩子的敏感性是天赋,青春期的孩子,敏感性尤其强烈。倾听是为了了解孩子的需求,那么在有效倾听后,就不能一味的要求孩子完全照搬家长的方案,家长要有妥协,要有商量,要给彼此余地。

    请家长相信:孩子不会百分之百都是错;绝大多数孩子还是讲理的。

    想要良好的亲子互动,家长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放下高高在上的地位,耐心的去做;

    孩子就会乐意和父母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也愿意接受父母所给的意见和建议,进而形成一种良好的亲子沟通关系。

    青春期的孩子,怎么说才能让他们愿意听呐?

    孩子衣服不会洗,自己的事总让我挂在嘴边,说话总是那么急,怎么办?

    image

    这个问题虽然比较简短,但是我觉得有一定代表性。问题中提到12岁的女儿不主动洗衣服、乱发脾气、“她的事总让你挂嘴边”。看到你的提问,我联想到近期两个孩子与我的对话。他们的家长跟我沟通时谈到了孩子生活不够自立这类问题。这里我想先把两个孩子的想法分享给你,也许对你理解孩子有些启发。

    小兰今年12岁,她告诉我说:“家里有些事我认为我是可以做的,可是我爸我妈总唠叨我,告诉我应该先干这个,后干那个,整个过程我都像个机器人一样被指挥来指挥去的,他们这么懂,为什么不自己做,既然这样我就不做了!”

    10岁的小李说,“他们总给我挑错,我也想做好,可是我每次做完了他们总是失望,所以我干脆不做了,他们的失望就会少一些。”

    父母这边总是竭尽全力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孩子,不想让孩子走弯路,可孩子那边却认为自己长大了,更想要自己去尝试,想证明给父母看,却又担心做不好让父母失望。很多时候,孩子不去做其实并没有我们大人想得那么的糟糕。

    可能有的家长会说,我好好跟他说时,可是他也不听啊。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现在的孩子发育得越来越早,青春期的表现也随之提前,有的孩子甚至会提前至10岁左右。孩子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身体的发育、自我意识的高涨、情绪的急躁和多变等。以情绪为例,青春期的孩子随着脑中负责产生情绪的杏仁核迅速发育,孩子的情绪体验增强,但负责控制情绪的前额叶还没有发育成熟,所以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就会差。这会让孩子很不舒服,莫名其妙地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他们会无意识地去控制一些事情来感受自己的力量,比如说,他明明知道收拾屋子,洗衣服,爸爸妈妈会高兴,但是因为这些并不一定是他自己想做的,这时他会顺从自己的内心而不按父母的要求去做,从而感受自己的控制感、力量感。

    还有一部分孩子自己会主动做家务、主动学习,他们通常会做事特别完美,他们是通过追求完美的结果来感受自己的力量。

    对于孩子来说,只有经历过不同的情绪体验,孩子的情绪控制才能有弹性,孩子才能更了解自己,才会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处理自己的情绪。

    遗憾的是,我们很多家长不够了解孩子心理和生理发展的特点,在日常生活里、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家长通常采取的策略是提醒和催促,哪怕反复证明催促是无效的,还是不断重复,实在催不动要么就代劳,要么就发脾气。于是,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越催越不管用,越不管用越催。所以要打破这个循环,家长们必须有所调整。

    孩子的社会能力是从父母的行为中学到的,父母无条件接纳孩子,孩子就会很容易接纳别人,并融入社会。要让孩子觉得自己重要,尊重自己,那么,父母首先要尊重孩子。当孩子不会处理一件事情、一种情绪的时候,父母是他的第一模仿对象。如果当他失败受挫时,家长对他耐心安慰,引导他积极思考,那么他习得的就是用接纳宽容和积极应对挫折。如果当他失败受挫时,家长对他指责和说教,那么他习得的就是用指责应对失败,指责他人或者指责自己,长时间的自我指责只会让一个孩子更加没有自信,更加逃避和退缩。

    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积极向上的需求,可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的唠叨、督促、监督的声音太大,就会干扰孩子倾听内心的声音。如果我们对孩子多一些理解,多一点耐心,再多一点信任,会更有利于孩子明晰责任和界限,学会独立和承担,相信孩子也会愿意和父母商量碰到的问题,愿意尊重父母的智慧和经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母的反思,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不愿和家长沟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hgp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