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散文想法
赵云凯:冬至的人文之美

赵云凯:冬至的人文之美

作者: 赵云凯 | 来源:发表于2019-12-21 17:47 被阅读0次

冬至大如年”!足见冬至这个节气的重要性。我们的文化传统为什么要如此重视冬至呢?

因为中国在北半球,太阳永远在中原地区的南边,我们希望面朝太阳,吸收阳气。而太阳一过夏至就一直南移,到了冬至,如果太阳继续远离,整个大地就要成为冻土荒野,天地万物的生命经过隆冬肃杀,岌岌可危。

赵云凯:冬至的人文之美

古人观测天象,发现冬至那一天的晚上12点,太阳停止往南迁,12点过后,它就往北再来了。太阳又回来了,蛰伏了一个冬天的万物开始复苏,那是多么让人惊喜的日子!

在中国易学传统中,用阴阳爻累积的变化象征气候的变化,一个卦有六个爻,六爻各有阴阳的变化,这样就有了十二种变化。中国古人就用来配合十二个月。

一阳生,就是复卦,复卦代表冬至那一个月,就是夏历的十一月,公历的十二月。

复卦的精神是什么?在《易经》复卦初爻的爻辞说:“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不远复”的意思就是当还没有离得很远,它就回复正途了;“无祗悔”即不会造成很大的悔恨;“元吉”,就是大吉大利。

因为就连天地都不能保证不会有差错,何况是人生?

因为人的生命框架有结构性的局限,其生物体的现实存在,让你随时堕入欲望与习性的藩篱,但是你要警醒,不要错得太离谱,脱离正道。

如果错认人生方向,在欲望的旷野驰逐,恐怕就永远回不来了,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所以要“不远复”,才能“无祗悔”,人生如能效法天地,真是大吉大利。

中国传统文化如同一位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的智者,苦口婆心的提醒着你。《弟子规》说“过能改,归于无”,《论语》说“过,则勿惮改。”“小人之过也必文”。

冬至的义理即在于此,人身难得,正法难求,失之毫厘,谬之千里。成长的秘诀在真诚的面对自己,以大道印心,修正自己

我们继华堂中医研究院的教育宗旨——“涤荡修正”四字箴言,真是言简意赅!

所谓涤荡者,借天地之机,修无我之公心,涤假我之私欲;盗天地之炁,以天德地炁修复自身坏死的,异常的细胞。修正者,以正心正念正思维,走正确的人生之路。

赵云凯:冬至的人文之美

在孔门弟子中,做到极致的就是颜回,孔子说他“不迁怒,不二过”,绝不会迁延自己的情绪,绝不会让同样的错误重复的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颜子被尊为“复圣”,以彰显“复卦”之德。

这是多么洁净精微!足以垂范后世。中国的节气不仅是农事劳作、养生理疗的节点,更具有人文的教育意义,冬至纪念颜子,缅怀先圣,善莫大焉!

——冬至佳期,谨以此文,祝各位家人朋友同仁体会天地之道,在节日中收获人文大美,获得健康成长的人生。

相关文章

  • 赵云凯:冬至的人文之美

    “冬至大如年”!足见冬至这个节气的重要性。我们的文化传统为什么要如此重视冬至呢? 因为中国在北半球,太阳永远在中原...

  • 赵云凯:壬寅人日之思

    话说天宝三年(公元774年),中国文化史上一次开启了一次巅峰级的盛会。主角就是诗仙太白、诗圣杜甫,还有“莫愁前路无...

  • 人文之美

    我感到的人文之美,是神交(悠然心会)。 “读书人讲究神交,读到会心处,遇到相见时,便倾盖如故。千载之后,李白、东坡...

  • 节气养生|冬至大如年,是时候该给冬至注入点灵魂了!

    冬至 又称“冬节”、“亚岁”、“数九”等 是24节气中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的节气 冬至——人文 冬至作为我国传承...

  • 人文诗词之美

    泱泱华夏上千载,盛衰更迭数百朝。曾经盛极一时的王朝终究沉底于时光之海,无数臣民将帅都已化作历史的云烟。无...

  • 瑞安:人文之美

    瑞安 素有素有“理学名邦”、“东南小邹鲁”之美称,是中国重商文化和南戏的发祥地。拥有浙江四大古私家藏书楼之一的玉海...

  • 赵云凯:曾国藩的大BUG

    晚清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曾国藩一生功勋卓著,彪炳史册,尤其以识人善用为世人称道,他所著的《冰鉴》更是成为领导选拔...

  • 西藏之行

    旅行之美,除却山川大河的磅礴之势,高原海子的温婉之美。让人难忘却的还有人文之魅力,历史、宗教、风情都在展现着各自...

  • 书法家赵云山作品展

    内蒙古,一个充满热情、洒脱的传奇地方,这里的人文艺术气氛浓烈,孕育了无数的艺术名家,赵云山就是其中之一。 赵云山,...

  • 小学语文单元说明和教材分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自然之美】 一、教材和丛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自然之美”;语文要素阅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赵云凯:冬至的人文之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ibg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