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美诗美文汇每天写1000字每天写500字
馈岁·别岁·守岁——看北宋眉州的除夕

馈岁·别岁·守岁——看北宋眉州的除夕

作者: 悟理趣道 | 来源:发表于2019-02-04 16:45 被阅读870次
馈岁·别岁·守岁——看北宋眉州的除夕

1062年的除夕夜,苏轼独在陕西凤翔,这是他生平第一次与弟弟苏辙分隔两地。

思亲,念家,独身在外之人,都会有这般情绪,何况是新春佳节,也就更为强烈了。

这年春天,苏轼与身在汴京的苏辙互通诗信,共忆眉州老家,寄托一份思情。

得益于此,我们可以在苏轼兄弟的诗信中,一窥北宋眉州的除夕前夜。

“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是。”

——苏轼

馈岁·别岁·守岁——看北宋眉州的除夕

馈岁

苏轼

农功各已收,

岁事得相佐。

为欢恐无及,

假物不论货。

山川随出产,

贫富称小大。

置盘巨鲤横,

发笼双兔卧。

富人事华靡,

彩绣光翻座。

贫者愧不能,

微挚出舂磨。

官居故人少,

里巷佳节过。

亦欲举乡风,

独唱无人和。

馈岁

苏辙

周公制乡礼,

无有相通佐。

鼎肉送子思,

烝豚出阳货。

交亲随高低,

岂问小与大。

自从此礼衰,

伏腊有饥卧。

乡人慕古俗,

酬酢等四坐。

东邻遗西舍,

迭出如蚁磨。

宁我不饮食,

无尔相咎过。

相从庆新春,

颜色买愉和。

馈岁·别岁·守岁——看北宋眉州的除夕

馈岁,即临近除夕那几天,亲戚邻居之间相互赠礼,通常会赠送一些生活用品,如酒肉、衣物等,作为家用或祭祀。

礼品无定规,视自家情况而定。

“富人事华靡,彩绣光翻座。贫者愧不能,微挚出舂磨”,即富人会赠送锦鲤、笼兔、锦绣等贵重物品。

而穷人家也会竭其所能,做些米面糕饼。

总之不可失了礼,苏辙言:“东邻遗西舍,迭出如蚁磨。宁我不饮食,无尔相咎过。”

可见除夕之前,眉州城中家家户户如同蚂蚁一样,搬着东西左进右出,宁愿自家过得紧一些,也要备齐赠礼,以免让人笑话。

所谓“礼轻情意重”,在我国古代农耕社会中,这份人情极为重要。唯有亲戚乡邻团结和睦,一年中的农事才有丰收的把握。

如苏轼所言:“农功各已收,岁事得相佐。”

故而“馈岁”在古代有其非常现实的意义,也是我国千百年来人情社会的一个缩影。

馈岁·别岁·守岁——看北宋眉州的除夕

别岁

苏轼

故人适千里,

临别尚迟迟。

人行犹可复,

岁行那可追!

问岁安所之?

远在天一涯。

已逐东流水,

赴海归无时。

东邻酒初熟,

西舍豕亦肥。

且为一日欢,

慰此穷年悲。

勿嗟旧岁别,

行与新岁辞。

去去勿回顾,

还君老与衰。

别岁

苏辙

富贵日月速,

贫贱觉岁迟。

迟速不须问,

俱作不可追。

亲旧且酣饮,

送尔天北涯。

岁岁虽无情,

从我历四时。

酌尔一杯酒,

留我壮且肥。

长作今岁欢,

勿起异日悲。

掉头不肯顾。

曾莫与我辞。

酒阑气方横,

岂信从尔衰。

别岁,大抵等同于我们今日的年夜饭。同样是临近除夕那几日,亲朋好友们围聚,凑一桌好酒好肉,辞别过去的一年,迎来新的一年。

“亲旧且酣饮,送尔天北涯……酌尔一杯酒,留我壮且肥。”

可见宋代也如今日一样,亲朋好友觥筹交错,举杯把盏辞旧迎新。

然而苏轼在《别岁》中言:“东邻酒初熟,西舍彘亦肥。且为一日欢,慰此穷年悲。”其悲凉的氛围,与新年的喜悦形成反差。

也无怪,苏轼当时独身在外,念及老家眉州的点点滴滴,有些落寞也可以理解。

馈岁·别岁·守岁——看北宋眉州的除夕

守岁

苏轼

欲知垂尽岁,

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

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

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

相守夜讙哗。

晨鸡且勿唱,

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

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

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

少年犹可夸。

守岁

苏辙

於菟绝绳去,

顾兔追龙蛇。

奔走十二虫,

罗网不及遮。

嗟我地上人,

岂复奈尔何。

未去不自闲,

将去乃喧哗。

天上驱兽官,

为君肯停檛。

鲁阳挥长戈,

日车果再斜。

酾酒劝尔醉,

期尔蹔蹉跎。

偕醉遣尔去,

寿考自足夸。

守岁,即除夕那日,一家人围炉而坐,通夜不眠,以待新年到来。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这情形,苏轼记忆深刻,可见他童年时也是这么过来的。

1063年是兔年。

苏辙言:“於菟绝绳去,顾兔追龙蛇。奔走十二虫,罗网不及遮。”

有没有读到一种光阴如梭的意味?

所以守岁的寓意,在于珍惜光阴,留恋逝去的岁月,对新的一年寄以美好的愿望。

就如我们今日,也会在新年许愿一样。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在苏轼的《守岁》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读到这层含义。

1063年春,苏轼与苏辙兄弟共勉。

2019年春,我们与您共勉~

相关文章

  • 馈岁·别岁·守岁——看北宋眉州的除夕

    1062年的除夕夜,苏轼独在陕西凤翔,这是他生平第一次与弟弟苏辙分隔两地。 思亲,念家,独身在外之人,都会有这般情...

  • 馈岁、别岁、守岁

    分享三首苏轼寄给弟弟苏辙的关于过年的诗。 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是余官于...

  • 除夕|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守岁?

    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 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 酒食相邀,称为“别岁”...

  • 苏轼《馈岁》、《别岁》、《守岁》赏析笔记

    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此篇为苏轼感蜀中风俗,归思不得,书赠胞弟子由三...

  • 叫我大掌柜76

    除夕: 又是一年,又长一岁,今夜除夕,岁岁平安。又看春晚,又守岁夜,难忘今宵,明日新年。 新旧交替,新年伊始,万象...

  • 除夕守岁

    除夕守岁,又称守岁火、照岁,俗名"熬年"。 除夕时,每家每户所有房子都遍燃灯烛,合家欢聚,迎接新年。 在除夕夜,全...

  • 寻觅苏东坡的一生,还有你最熟悉的诗词

    公元1036年,北宋,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州。 七岁读书,好读史论史 十九岁,娶十六岁的王弗(第一位妻子)为妻。 二十...

  • 共欢新故岁 迎送一宵中——咏除夕古诗赏析(上)

    共欢新故岁 迎送一宵中 ——咏除夕古诗赏析(上) 王传学 除夕守岁是春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

  • 除夕感

    今天除夕夜。 团团圆圆的年夜饭过后是抢红包,看春晚,打牌,守岁放烟花.... 守到自己大一岁,看着大家各自拜拜回家...

  • 除夕守岁

    除夕守岁 东风残腊两平分, 是夜无不长岁人。 未到深更不许睡, 明晨已是另一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馈岁·别岁·守岁——看北宋眉州的除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igp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