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组结构,放大活学的功效
这一章节里触动我的第一句话是“打破静态平衡,走向动态平衡“教学要在遵守规划的前提下求变不走寻常路。
迈克禹兰:变革就是当习。“变革就能活化”。李庾南老师“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升阶为“三学”—“学材再建构,学法三结合,学程重生成”。老师要吃透表教村、再构建自己的教学模型。形成自己的特色。教什么,比怎样教更重要。
让自己成水源,去滋养课堂,润泽学生。
这里也提到了“单元教学”和当下的新课标相契合,作者举的例子很受益。
原文摘录:
各科都可以进行单元教学,它大致呈“总一分一总”结构。
让学生参与学材建设。学生既是学材的享用者,当然也可以是开发者和共建者。这里以我设计并在一所学校七年级运行了一段时期、初步显效的一种语文教学“实验”为例。每个单元3-4篇文章:(1)用1课时进行单元预览式先学;(2)用 1-2 课时就其中一篇进行重点篇目精读,教师可适当多讲,对其中知识与能力关键点、方法或学法生成点加以聚焦和凸显;(3)用1课时进行一般篇目泛读;(4)用1课时进行相同主题篇目荐读文本由师生互荐、共荐;(5)用1课时进行单元反馈式后学。
这样的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力,充分激活课堂,让学生动起来。也就是“变构学程,裂变学力”让发现力后续生成学习力!
卢志文校长“先学后教,边学边教,教后复学,为教而学,教学相长”值得铭记,时时谨记在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