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主人公,乃妇孺尽知的诗仙李白,他是继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此君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长于川境。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被誉为唐代诗峰之巅。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孬张欣赏古诗,偏爱绝句,特选几首诗仙的五绝与七绝,与朋友们分享一一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画作:静夜思这是一首稚童都能背诵的小诗,虽浅显易懂,却意味深长。
前两句:在一个寂静的夜晚,月光穿窗而入,照得屋地上一片洁白通明,猛一看,还以为是一层霜呢;后两句∶断定地上亮光不是霜而是月色时,便向空中仰望,望着望着,就不由自主地垂下头,想念久别的故乡了。
人之常情啊,皓月当空,清辉洒遍千里万里,身居异乡的人们看到空中的明月时,常常会想到同一月光之下的故乡和亲人。
仔细品读,这首即景抒情的小诗,语言简明流畅,平淡之中含有深挚的感情。诗人只是形象地描绘了望月怀乡之情态,而把思乡的具体内容,留给了读诗的人。这样含蓄的诗,读来好有韵味哟。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画作:照镜子安徽境内有处名曰秋浦的地方,唐代乃风景名胜之境,诗仙李白去过数次,共写了17首“秋浦歌”,此乃其中之一。
对镜悲白发,起句突兀,落笔惊人,却又切合人的心理,恰如其分。镜里白发长极了,恐怕有三千丈吧,我内心的愁闷也有这么长啊!拿过镜子一照,竟吃了一惊,明亮的镜子里,不知是从哪儿来的这么多“秋霜”?
想呀,面对明镜梳理自己白发时,谁不感叹年岁无情?一边梳理长发,一边也在梳理人生之坎坷,怎一个“愁”字了得?“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此一句明知故问的比喻更令人感伤,镜中"秋霜"即己白发也,却不敢承认不愿承认罢。
细品此诗,虽是描写暮年悲白发,但用笔流畅,如行云流水,仍显李白之洒脱。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画作:送别天宝年间,李白游泾县桃花潭,结识了当地一位叫汪伦的朋友。汪伦善酿,常用美酒招待李白,两人相交甚欢。李白临走,汪伦为他送行,李白就写了这首诗相赠。这首千古传诵的诗作,语言明白如话,眼前景物寄托了深情,写离别又丝毫没有感伤情调。
诗之前两句∶当我上了船要走的时候,忽然听到汪伦一边走一边唱着歌来为我送行。后两句说:这桃花潭水即使有千尺深,也不如汪伦为我送行的情谊深啊!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画作:送别图广陵,即现江苏扬州。黄鹤楼,旧址在今湖北武汉市。
前两句说,在明媚的春光里,我的老朋友辞别黄鹤楼,要到扬州去了。后两句说,朋友的船已经走得很远了,最后连一点小小的帆影也在水天相接的远方消失了。斯时能看见的,只有滚滚不尽的一江春水向天边流去。
诗里处处写景,把情深深地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使之情景交融,令人感同身受。即便千年后品读,想必也会有人感觉心头一热吧?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画作:庐山飞瀑如此运用比喻、夸张手法之七言绝句,非诗仙不可为也。此诗浅释:远远望去,阳光照射下的香炉峰紫烟缭绕,一条瀑布垂挂在山前的水面上。从高山上飞流直下的瀑布,简直有三千尺,我怀疑是银河从高空倾泻下来了。
这样形象地描写匡庐之瀑,即使你未曾登临其境,也能感受祖国山河之壮丽景色吧。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画作:轻舟已过万重山地望简释:白帝城,今重庆奉节之白帝山也。白帝山地势高峻,常有云雾缭绕,从船中仰望,白帝城好像在彩云中间似的;江陵,湖北荆江古江陵县也。
诗的前两句∶早晨离开了彩云缤纷的白帝城,相距千里的江陵,一天就可以返回去了(此乃夸张,心弛神往,一天即达);诗的后两句∶在两岸此落彼起的猿猴啼叫声中,轻快的小船已经驶过座座高山,走得很远很远了。
品读欣赏李白《早发白帝城》,应知晓他写此诗之背景,才更觉诗之奇妙,史实是:那年那月,他无奈自下江被流放至夜郎,坐船沿长江逆流而上,却在途中遇新皇即位大赦天下。欣喜若狂的他,遂于白帝城乘船折返江陵。被流放,本已心灰意冷,不料突遇转机,诗人以清新明快之笔调,描绘出东归的沿途景象和自已的喜悦心情。
哦,早发白帝城,行吟成绝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