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期中考试,毋庸置疑这不仅是对学生学业的一次检测,更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一次常规化的考核,这种评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激发师生的教学热情。
之前对学生进行了一次考试,从试卷上来分析,基本上是契合最新的学考的命题精神。看得出这份七下第二阶段的语文试题的质量是挺高的。练习内容:七下第一至第三单元加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四首。
纵观试题,基本上和中考试卷没有什么区别,所以有老师就说,语文科目越来越难教了,因为就初一阶段的试卷就和中考试卷几乎是一样的。这确实对我们语文老师也提出更高的教学要求。
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近年来提倡的教改精神,语文教学就是要大力开展广泛的阅读,只要有阅读量的累积,就不怕语文试题的千变万化。但问题的关键来了,经典名著放在学生面前,任你如何劝导,学生就是迟迟不肯翻卷阅读,这样的学生还不在少数。面对枯燥甚至还要带上思辩性的文字,学生硬生生不敢往前迈一步。因为不愿读也不想读,更是不会读,现实中就是如此,这种“不愿读”、“不想读”、“不会读”的三不充斥在我们的周围,以所在班级为例,六十多人,至少有四十多人就是这种情况,这还是保守数字,没办法现实就是如此。
欣喜的是班上总有一部分同学对阅读这件事还是抱有极大的热情,这些同学有可能就是执教的全部希望,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畅想着通过实招通过以“点”带“面”,扩大到绝大部分学生,虽然存有困难,但心中的期待感就是如此。
为此,接下来就是出谋划策的时候,开学时,对照课本的要求,每位学生至少要买两本名著,以七下为例《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有书了,就是怎么读的问题,为此以期中考试为时间节点,前一阶段要求学生坚持每天写读书日记,如《骆驼祥子》,从第一页开始到第六页或十页开始,坚持每天阅读四五页左右然后写好一篇读书日记,每组六人,其中两本交由老师批改,其余四本交给监督小组长批改,写上日期,评定等级,及时反馈,日日坚持,我想学习就怕“水滴石穿”的功夫和精神,伟人也曾道“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当然这份学习的动力不仅是来自于学生本身,更应该是来自好的语文老师的科学引领,比如语文老师自己就名著阅读或日常教学,坚持每日教学叙事的撰写,不为业绩,只为和学生一道勤于笔耕,只问学习,其余的就交给时间来判定了。
学习永远在路上,要的就是这种理想的状态,就像仰慕的培东老师一样,口才了得,手才也是出奇的顺畅,惊呼众人,所有的文字都是在一种顺畅和平和的心态中一泻而出,没有刻于的雕饰,就是如此,一个充满诗意的语文老师的教学生命状态在蓬勃生气的生长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