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调整其实就是面对自己压抑或逃避的情绪,审视自己持有的信念,走出各种戏码,活在当下。
——信念创造现实,审视我们的信念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心外无一物,唯有此心,不管是从情绪的层面还是从信念的层面探索自己,这条路都需要你自己去走,没有人能代替。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愤怒能帮助我们守护好自己的界限,悲伤能让我们更接近爱和慈悲,而恐惧能让我们远离危险。
——过度关注就会产生焦虑。
——我们通常都愿意向着光走,把阴影留在身后,但要活出自己,需要有转身面对阴影的勇气,在破碎中重生。
有时候快乐是肤浅的,但悲伤能带给你深度。
——想法本身不具任何杀伤力,除非我们对它深信不疑。
带给我们痛苦的,并不是我们的想法,而是我们对想法的执着。
执着于一个想法,意味着坚信不疑地认为它是真实的。
信念,就是我们经年累月执着不放的想法。
——真正的给予就像创造,是扩展和加强。
就像爱,当我放开去给 我越来越喜悦;当我敞开去接受,我越来越欢喜。
给予和接受其实是同一回事,当我能毫无恐惧地给,我当然也就能敞开接受。
——匮乏其实就是一个幻象。
对于没得到的部分,你却认为你应该得到,因而产生匮乏感。
放下这个应该,回到实相,便不再有匮乏。
——人都需要被看见、被理解、被爱。
——一个人不会做对他没有好处的事情,他这么做,一定是从中得到了好处。
——美好的关系是彼此看见、相互尊重、平等相处。
彼此间不过分依赖,独立而又有联结是最好的相处之道。
女人若学会走出期待,去看见男人的脆弱,也学会自我负责;
男人若学会放下武器去温暖女人的心,去冒险敞开自己,与女人分享感受,两个人就更能活在当下。
——你是受过伤,但你不是受害者,即使带着伤痕,你仍然可以生活得精彩。
——小小的事件背后有很多潜在的念头。
这些念头像是隐形的信念,在无意识层面操控着我们,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明知道不该这么做,却无力改变的原因。
如果我们能找到内在的“因”,即隐藏的信念,改变就成为可能。
——看见的过程就是改变的过程。
——真正的自由,或许不是我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而是我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自由或许跟外在的人事物无关,而是跟内在的心境有关,真正的自由是心灵不受限。
——生气的本质是失控,也就是说当我们操控失败时,往往就会愤怒。
而愤怒只会教导愤怒,会让孩子产生抗拒。
一颗总想去操控的心,必定伴随着无力和恐惧。
放下操控,我们就更能回到当下,从感受层面与他人联结。
——所有的应该,不过是我们的幻想与妄念,与事实抗争,注定是要失败的。
——孩子的出生常常会引发父母的自我成长,带领父母真正开始探索生命的智慧。
——倾听其实是要听事实和感受。
感受的部分被听见,情绪很容易就流淌了。
当孩子被念头卡住时,用反躬自问帮她看到事实,从而走出困境。
(本书分享完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