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三月晦日送客

作者: 文言文阅读 | 来源:发表于2018-09-26 09:09 被阅读0次
唐诗鉴赏-三月晦日送客

野酌乱无巡,送君兼送春。

明年春色至,莫作未归人。

【赏析】

古人把每月最后一天叫晦日。这一天,人们到野外游玩、宴饮,临水祓除不祥,故写晦日宴游的诗很多。这首诗题为《三月晦日送客》,说明诗的主旨不在宴游,而在送客,是把送别规定在晦日这一特定时间里,所以全诗始终把送别和送春联系起来写。

首句写野酌的情景。饮宴,有所谓“酒过三巡”的说法。“乱无巡”表明这次饮宴与一般饮宴不同,你一杯,我一杯,主客都很随和,现在已到了酒酣耳热、杯盘狼藉的时候。为什么会这样呢?第二句便点明,是因为“送君兼送春”。知已朋友,相聚多时,一旦别离,自是依依难舍,怎能不频频举杯、殷勤相劝?何况今天恰恰是暮春的最后一天,又是送春的日子呢!只一“兼”字,便把惜别、伤春自然地粘合在一起,从而表现出双重怅惘之情。这里送君是主体,送春是陪衬。但因为是在送春的时候来送君,伤春之意都融合到送别之情里面去了,这就大大加强了送君的离情别绪。

古典诗词中也不乏以春末景物来渲染离情的佳篇。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扬子江头扬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等等,至于宋人的“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就更加缠绵了。崔橹在这里没有具体描写落花、柳絮之类,而是将送别、送春直接联系在一起,看起来很显露,实际上容易引起读者联想、揣摩和玩味,从而把惋惜、怅惘之情表现得浓烈而深挚。

接下去,作者匠心独运,把依依难舍之情,幻化成美好的希望,希望和春天一同离去的友人,也能和明年的春光一道归来。“明年春色至,莫作未归人。”这里没有直接写送别场景,而一幅执手相送、频频叮咛的画面,清晰地浮现在我们面前。其友情之真挚,读者自能领会。再仔细体味,这话中还有话。春天是美好的,朋友们应该欢聚,所以希望友人明年春日再来,但现在不正是春天么?为什么却要别离呢?惋惜中又含有挽留之意,这又为“送君兼送春”作了补笔,增强了感情的浓度,这真是只有高手才能得之,好!就此诗的结构而言,三、四句与一、二句之间的跳跃,由送春想到迎春,由别离想到重聚,亦能切合情景,脉络分明。清人徐增说:“作诗用意用字,须要一时兴会凑泊得好,此作虽浅,然却有致。”(《而庵说唐诗》)说此诗浅露,未必妥当,但指出其“有致”,信是如此。

相关文章

  • 唐诗鉴赏-三月晦日送客

    野酌乱无巡,送君兼送春。 明年春色至,莫作未归人。 【赏析】 古人把每月最后一天叫晦日。这一天,人们到野外游玩、宴...

  • 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

    三月晦日赠刘评事 / 三月晦日送春 唐代:贾岛 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 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

  • 【018】汉纪十-16 游侠郭解

    ④三月,乙亥晦,日有食之。 三月,乙亥晦(三十日),发生日食。 ⑤夏,募民徙朔方十万口。 夏季,汉朝廷招募了十万百...

  • (332)宋朝辉名师+研修共同体

    浩瀚诗海中的一个过客 ——读《唐诗鉴赏辞典》有感 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也借此机会开启了对《唐诗鉴赏辞典》阅读。这套鉴...

  • 《唐诗鉴赏》

  • 2017-09-18

    今天是2017年9月18日,我刚好把1597页的唐诗鉴赏辞典阅读整理完了! 唐诗是中国诗词长河一颗最璀...

  • 夏木阴阴正可人

    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节物相催各自新, 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 夏木阴阴正可人。 注释: 1.晦日...

  • 已亥三月晦

    已亥三月晦 正是三月晦,熏風送春歸。 天街盡頭齣,朱雀展翅窺。

  • 三月晦日偶题

    今日立夏,不管你喜不喜欢,下一个夏天,你都不会遇见同样的雨,同样的阳光,也不会听到同样的蝉鸣。 人总...

  • 三月晦日偶题

    昨天是五一小长假后返校第一天,我们依然怀揣渴望走进知识的殿堂。然而我却犯了一个低级错误:以为没有安排高段晨读,埋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唐诗鉴赏-三月晦日送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kxd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