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郊区的孤独之美

作者: 乔木以安 | 来源:发表于2016-09-27 09:54 被阅读30次

    早起,天蒙蒙亮,开始感觉到秋的凉意。

    秋天萧索,主藏,金生水,有许多人会心情悲凉,容易流泪。

    但大多也预示着世间万物,该折腾发奋的终归已经完成,可以守着一亩三分地灿黄的麦子,恬淡的喝口好茶。

    于是想到巴黎。

    威尼斯之后,抵达巴黎。

    8月某天,约7点,奥利机场,酒店的接驳车来接。

    车窗外一闪而过的路标,涂鸦,树木和天空,沉默不语的司机。

    内心隐隐有些激动,这是常年旅行所没有的。

    大约只因为这里是巴黎。

    每个女人心里都有一个梦:巴黎和圣托里尼。

    大多幻想着能和爱人来,和老公来;

    自己拎着20寸拉杆箱就来了。

    想要去的远方,总要到达,无需凭借旁人的帮助,

    才能获得自由的体悟。

    酒店就在机场旁边,

    前厅接待是一个热情的法国女人,

    讲英语的时候咬字清晰,缓慢,但很果断,

    完全没有传说中法国人的傲慢。

    她说走10分钟就可以抵达麦当劳。

    于是一个人慢慢的走,

    披着围巾。

    8月份的巴黎,早晚温差大。

    晚8点时分,天还很亮,空气却有着秋天的清冷。

    气氛也是恰到好处,空旷的街道空无一人。

    只有三三两两的车辆呼啸而过。

    路过停在草丛中的小飞机,广告牌,以及一些大卖场。

    走路的时候,恍然回到新西兰。

    那时候住在hamilton,

    国外的城市结构都是以市中心为圆心辐射开来许多街区,

    大多人需要开很久的车去工作。

    即便是买菜,也要在周末。

    呼朋唤友一起到中国人、印度人开的超市,或者是Pak’nSave 去购物,

    开车需要半小时。

    一群年轻人打打闹闹,挑选一周的食物。

    有时候也有假日集市,

    可以买到便宜的蔬菜。

    这样一群百无一用是书生的留学生中间,

    一般有一个很会做饭的人,我们叫他大厨。

    每周末是大厨固定的表演时间。

    他的技艺不太稳定,凭着喜欢来做菜。

    有时候做出一碗黯然销魂的福州荔枝肉;

    有时候用烤箱捧出半个猪头。

    学生很穷,很少下馆子。

    因而上来一盘光一盘,也不去计较口感,只要有人肯做饭,就值得表扬。

    生活单纯,打工、读书、打游戏、玩耍;

    不去考虑房贷、车贷、孩子教育问题和父母年老问题。

    连笑声都充满氧气,令人心生羡慕。

    当然,有时候也经常一个人走路,或者偶尔开车。

    在南半球的秋天,

    走很长的路才能遇到一个跑步的人。

    微笑侧身经过。

    15年后,在法国的街头,

    同样体会到了当时的心情。

    主路两旁的小路两侧,停满了车辆。

    梧桐树的叶子飘落下来,盘旋落到地面。

    三三两两的广告牌,促销着汉堡、肉类、床单等日常用品,

    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但整个街区,就是空无一人,产生了奇妙的幻觉。

    似乎到了世界末日,所有人凭空消失,

    锅里的汤还在翻滚,未读完的报纸摊在花园的桌子上,电视还开着。

    留下林林总总的生活气息。

    这种孤独恰当好处,总会让人嘴角忍不住勾起来,

    仿佛自己就是这条街区的王。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开始舍弃许多外在的欲望,回归简单自然。

    行为上呈现的就是喜欢独处,喜静。

    开始探索内心,并不太愿意与人分享,宁愿用文字的方式呈现。

    很早以前,读过蔣勋先生的孤独六讲。

    他说好像只有孤独,生命可以变得丰富而华丽。

    他天才的将孤独在概念上分成情欲孤独、语言孤独、革命孤独、暴力孤独、思维孤独和伦理孤独。

    把人的一生方方面面、从大至小都纳入孤独的范畴,并上升到美学。

    蔣先生在自序里说:

    “人类数千年来不断思维,用有限的思维图解无限的孤独,注定徒劳无功吧。

    我的孤独六讲在可懂与不可懂之间,也许无人聆听,我的对话只是自己的独白。”

    诚然,孤独是不可讲的,是可耻的,

    是需要偷偷摸摸的藏掖在一场场热闹中,

    曲终人散的时候各人回各家去品上一品。

    因而很喜欢蔣先生的坦然大气,把这样一件无可诉说的事讲了,

    而且还是六讲。

    有个很要好的学生,

    时常体恤我的孤独,

    当我一个人上哪儿去旅行的时候,总希望能陪上我,或者让别人陪上我。

    却不曾想,一个人的时候,是我最为闲暇自在的时光。

    小朋友总归喜欢熙攘热闹,

    老人家才喜欢隐退,退到毫无存在感,一干二净才好。

    庆山,最近写了一本书叫得未曾有。

    另一方面,她的电影七月与安生正好大热。

    两本书之前,是从青年到中年的鸿沟。

    之前的书很燥,剧烈,故事感强;

    现今的书淡了,讲些生活中的人或者事,这里一笔,那里一划,

    如水墨画儿一般,不慎笔尖掉落一滴墨汁,

    索性描出一朵水面睡莲。

    这样就很好。

    得曾未有,心静踊跃,是妙法莲华经中一句,

    与金刚经的心无所住是一个意思。

    只能去悟,

    大多都只能在孤独的境界中才能品味到。

    所以,

    在巴黎郊外体悟到的孤独之美,

    分明好看。

    最后,在麦当劳吃了一段晚餐。

    原路返回,

    天也渐渐暗淡下来。

    归于混沌,不与人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巴黎郊区的孤独之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lec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