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有所感关于读书

作者: 苏悠扬 | 来源:发表于2018-02-08 23:34 被阅读5次

            每次听到别人说自己涉猎广,可是怎能称为广,想到刚开始的自己也是这般,看了几本书,也觉得自己看的多,游记,散文,小说,古诗词,哲理,励志…看的浅薄,懂得更浅薄。

    偶有所感关于读书

            有时候看的快,但是觉得太快不好,慢慢的看但是很快消磨了耐心。终究是阅历浅薄,别人的故事又能看懂几分。

            后来随着看的书比之前多点。越来越不敢这样说自己了,看书是个境界,不同的数量的书看到的境界也是不一样。

            还记得,以前挺震惊的图片,是一个人站在书上,他站在挺高的一摞书上,看到的是春光明媚的世界,有花、蝴蝶…然后有它三倍多的人,看到了另一个世界,那个世界是灰黑色的,满是战争和苦难…最后一个人远远超过这两个人的书,他看到的是一片美丽的夕阳,即将落在温柔的海面上…还记得看到的那一瞬间忍不住转给好几个人。

            书,真是个好东西,按照兴趣来看,更觉得欢喜。以前总是觉得自己各种书都看看最好,从图书馆借了好多,有时候专挑那种破烂不堪的书去借,想着别人都看,那肯定有意思。

            就这样借了那本凯鲁亚克的《在路上》,果真是“垮掉”的一代。当时完全让我去震惊这种人的生活,和我根本不沾边。

            那时候真后悔没把自己看的书单留着,不过想来也就是旅游类的书,喜欢看别人有意思的游记,也算是书上走了一遍。散文诗歌,古诗词…也没一定的框架,看到了也许有意思就借了。

            可那时的自己总有点急功近利,听到别人说的多的,自己还没看,就一定要借。柴静的《看见》就是这样被自己借走了,但最后的事实是我看了一半,快期末了,还了。也不是没有意思,就是看不下去。

            我喜欢那种看一本书,书中作者提到其他的书,会让我觉得有意思,然后看下去。

          我看日本僧人吉田兼好的《徒然草》就是受席慕蓉那本散文集《蝶恋》里的一篇同名看的。结果也有很多我想不通的言论,他说人不该有后代子孙的,自己怎样怎样的,总之当时的我觉得是悖论。

            不过也有可以理解的地方,就像看洪应明《菜根谭》这本书,起初觉得写的真不错,警世格言,一直抄个不停,不过我记性不好,笔记不在手边,也不记得有哪些原话,隐约记得一些不错的言论。

            之后让我收益,有一句大意是你帮助别人的时候,总想着回报,那么这帮助的心也就大打折扣。原句不记得了,但是理是这样。每次帮了别人,如果心怀期待,也觉得可耻。

          可是后来整本看完之后,觉得也就没那么喜爱了,有点太过压抑自己了反而。可能是自己阅历浅,经历的事少。

          总觉得自己是个俗人,也想学的文绉绉的,去多记一些别人的话,可是记忆真的不如别人天生记忆好的,后天又不肯下功夫去记,就成了现在这副模样。

            原话记不清还不如不说,省的出错。

            想当初,迷恋先秦散文,还有《诗经》的时候,总想着去背,还给自己订过目标,一天一首,一两年下来,不背完了,也七七八八了。然而实际这种计划让我痛苦。记了两首还是三首。就停止了,以至于让我不太想翻了。

          自己的叛逆心是重的,随心所欲的可能还收获多些。高中时也看过《诗经》,是因为男朋友,他的情书中总是引用这里面的话语。让我觉得看不懂尴尬,就也看看,看见喜欢的抄抄。不知不觉国风也看了不少,虽记不清,但如果提及还是有印象。

            我是到了大学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大学之前的日子,完全是没有自我意识的。那时候只有高考,所有的一切也是围绕着它。与它无关的都要往后靠。杂志短篇的看的不少。

          那时候尤为喜欢哲思,喜欢那种纯净的文字,有青春的味道。如果让我形容这种感觉,像夏天里的一阵凉风穿过葱葱绿树而来…感觉很唯美,是属于那个时代。如今却有点看不下去的感觉,可能现在的自己过于浮躁了,没有那时候的简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偶有所感关于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lix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