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创业@IT·互联网@产品
那些巨头都在用的,可能都是“笨方法”

那些巨头都在用的,可能都是“笨方法”

作者: 公子在野 | 来源:发表于2017-04-05 00:31 被阅读176次
    没有捷径,只有道路

    很多创业公司在面对用户和竞争对手时,通常难以做出理性的决策,尽管口头上都是喊着为做出好产品,服务好用户,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不由自主的跟着竞争对手的脚步走,把重心放在不该放的地方,最终付出惨重的代价。

    在打车软件刚火起来的时候,市场出现了很多同类产品,这些公司的杀手锏只有一个,那就是补贴,他们认为只要补贴的金额足够高、补贴所覆盖的人数足够大、补贴的时间足够久,那必然会迎来美好的未来,毕竟当时的巨头滴滴和快滴也是这么做的。

    当年火爆的打车软件

    但这些公司所犯的最大错误在于,没有基于用户的需求出发对产品进行创新,没有根据不同的情况推出不同的产品,把补贴当成是法宝,把商业模式看成是无往不利的武器,总想着赶上了风口,肯定能大赚一笔,结果我们也知道了,补贴甚至都不是滴滴的本意,而是微信支付的强烈诉求,滴滴适时的推出了快车、专车、顺风车、滴滴巴士等颇具竞争力的产品,迅速占据了市场,补贴,只是战略的一部分而已,远非全部,更不是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宝典。

    纷乱的市场、激烈的竞争,会在不知不觉中加重我们的认知负担,从而做出不够理性的决策,有太多人都在谈用户思维,然而到了最后,却还是纸上谈兵,难以付诸实践,产生价值。

    亚马逊的很多产品,背后的决策逻辑都是来自于用户最真切、最具体的需求,而并非是跟热点,拍脑袋的临时起意。众所周知,亚马逊以图书起家,那么在当时,亚马逊为何要选择图书作为卖点呢?为何要把看似没什么噱头,不够酷炫的书籍作为其销售重点呢?这背后的逻辑在于,当时整个电商环境还远未成熟,如果贸然全面铺开,用户的需求一定会大打折扣,试想一下,如果是其他商品,用户拿到手之后不满意,难免会发生退款退货的现象,这对于刚刚从电商起步的亚马逊来说,是一个不可承受的代价。

    图书行业是亚马逊的跳板

    杰夫贝佐斯不愧是牛人,他和团队反复沟通,最终确认了以图书作为销售的重点,原因就在于简单,一本书,读者的预期就很清晰,书是什么样子,在人们的脑子里有着非常清楚的定位,不会出岔子,而且,图书的复购率非常高,能够覆盖非常广大的人群,可以说是培养人们网上购物的最佳选择,正是这种基于用户真实需求的决策,成就了后来如日中天的亚马逊。

    现在火到不行的echo音箱,就是亚马逊的另一个伟大创新,音箱本身并不稀奇,市场上充斥着各种类型、各种价位的音箱,但这些音箱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就是不够智能,只能被动的播放音乐,只能充当一个播放媒介。而亚马逊的echo则集成了人工智能,用户可以通过语音交互这种最自然的方式来操控音箱,实现和其他智能设备的互联,音箱在这里,成为了一个智能助理,成为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siri,用户只需要对着房间说话就可以完成所有操作,将整个交互流程变得不能再简单,这种简单背后所蕴含的力量是巨大的,许多人都在提人工智能,但亚马逊做到了将人工智能场景化、落地化,将一个概念,变成可以改变人们生活的产品。

    说完亚马逊,我们再来看看国内的小米,如今的小米早已不是一个单纯卖手机的公司,更像是科技界的优衣库,打开小米商城,你会发现多达几十款产品可供挑选,这些产品严格针对生活中的各个场景,买回家一定可以用到、一定可以简单的被使用、一定可以用实惠的价格拿到,如果小米还是在手机领域和竞争对手死磕,每天只考虑如何做出更多的手机,那其未来的道路将非常狭窄,始终做出用户需要的产品、始终可以把痛点用产品的方式来解决,这是小米最为擅长的。

    小米的商品越来越多

    雷军在创业初期曾提到过七字真言,就是“专注、极致、口碑、快”,这七个字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几乎包含了用户思维的全部,只有专注的做,才有可能把产品做好、只有把产品在某个方面做到极致,才能形成最有效的竞争力、只有形成良好的口碑,借助社群进行传播,才可以让用户留下来、只有足够快的效率,才能保证售价的诱惑力。这七个字彼此息息相关,自成一体,其背后的逻辑正是基于用户的立场之上。

    有人总爱说用户就是上帝,实际上这句话里面有很多问题,上帝是一个存在很久,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感知的概念,信徒可以阅读《圣经》、可以去教堂、可以和身边的人去分享自己的感悟,可以通过许多途径来满足自己的信仰需求。

    但用户不同,你无法接触到每一个用户,关键在于,这些用户之间的差异性非常大,对所有的用户采取同一种态度,本质上就是在犯错,雷军的做法是基于互联网思维,去量化每一个用户,去不断用新技术来改善用户体验,将用户的行为变成数据,然后,再去研究这些数据,从而推出更好更具针对性的产品。

    和婚姻一样,用户也是需要不断经营的,只有下功夫去研究、去理性的思考、去找到那些真切的需求、去脚踏实地的做产品,才能获得长期高速发展。

    这种做法背后的心态,叫做克制。苹果公司多年来只做一款手机,没有采取什么机海战术,没有一味的跟随竞争对手的脚步去制定策略,而是将iPhone的用户体验做到极致,让手机本身成为一流的产品,让用户的选择成本很低,这样,才是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微信也是如此,克制背后,是对于目标长期的关注,是一种时间空间跨度都很大的价值观。做出好产品,做出用户满意的好产品,永远都很重要。

    今天的创业者可能比以往更辛苦,在很多时候,没有捷径、没有投机、没有一夜暴富的神话,我们真正面对的,是愈加苛刻的用户、愈加复杂的环境,当一个事物太过复杂的时候,我们唯一的做法就是将其变的简单一点、再简单一点,在未来,体验将变的前所未有的重要,从现在开始,做好体验,才有机会留下来继续往前走。

    这是公子在野陪伴您的第87天。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如果感觉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些巨头都在用的,可能都是“笨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mft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