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午夜,茂密的树丛中静悄悄地,远处的大海在月光的照耀下闪动着粼粼波光。
天空中,一颗颗明亮的星星眨着眼睛,一个精灵般的小男孩在天空中飞翔着。
他穿着绿衣绿裤,腰间别着一把匕首,头上插着一根羽毛,身体四周萦绕着魔法的光点。
他的身边,一个不足手掌大小的仙子扇动着翅膀;还有一个衣着简朴的小女孩也在他的帮助下翱翔着。
远处的沙滩上,一群打扮得像小动物一样的孩子们目送着他们。三人谈笑风生间,慢慢消失在了无尽的夜空中......
神话故事《彼得潘》,在全世界都算得上家喻户晓。
故事的主角---勇敢善良的彼得潘,收留无家可归的孤儿,帮助身处困境的女孩,甚至敢于和穷凶极恶的海盗斗争,是笔者幼年时非常钦佩的英雄。
而最神奇的是,他因为一种魔法,成为了一个永远都长不大的小男孩,且永生不死。
可以说,彼得潘虽然是孩子的外貌,却已走过无穷岁月,经历无尽沧桑了。
2、
彼得潘虽是神话人物,可他身上这种成年之后仍然保留着幼年时期的外貌的特征,在自然界却可以找到匹配的原型。
这种神奇的生物,乃是生活在墨西哥的美西钝口螈。它还有一个更通俗的名字---六角恐龙。
六角恐龙,是一种相比于其他两栖类来说,更接近于鱼类的奇特动物。
它们名字的来源,就是头部两侧六根红色的穗状外鳃,那些鳃长长的,毛茸茸的,很是可爱。
每当它们呼吸的时候,那外鳃颤动的样子就好像小女孩的长辫在甩动,俏皮,灵动。
而它们的身体则有点像胖乎乎的蜥蜴,但皮肤润滑细腻,没有鳞片;透明的背鳍和尾鳍宽阔而扁平,能够清晰地看到内部的血管;两只芝麻大小的眼睛长在横贯头部的大嘴的两侧,还有四条长蹼的短粗小腿在它们肥胖的身体上扭动,整个身体让人看了忍俊不禁。
因为体内色素种类的不同, 六角恐龙生来就分为纯白、黄金,墨兰和灰绿等各种颜色;而它们每个月能够生长十余公分,最终甚至可以生长到四十三公分长。
不过,任凭它们颜色再花哨,体型再庞大,它们也是幼体的样子,有鳃也有鳍。
这些动物不仅繁殖时是幼体的样子,直到老死的时候还是幼体的样子。
真可谓青春不老,童颜永驻!这其中,隐藏着什么生物学的奥妙呢?
3、
原来,六角恐龙的这种特征,在生物学上被称为“幼态成熟”现象。意思就是,生物体的外表维持在幼年的模样,而内部的生殖器官却已经发育成熟,随时可以使用。
两栖类的生命历程中,“变态”一般是非常重要的(这里的“变态”意思是“改变形态”,别想歪了),由蝌蚪到蛙的变化就属此类。
原本六角恐龙也会变态成一种长相类似蜥蜴的陆地生物,可一般认为由于一种不明原因,几乎所有的六角恐龙体内均缺乏变形所需的甲状腺激素,所以造成了这一物种内广泛的幼态成熟现象。
如果我们人类有如此技能,也许过一辈子儿童节将不再是梦。
可惜,人类不同于蝾螈,总要踏入复杂的社会,摆脱缤纷的童年。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现象,六角恐龙们就像小婴儿一样娇嫩,柔弱。
这些两栖类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它们生活的池塘或小河中,水质不能有一点脏污,否则会伤害它们细腻的皮肤;
池塘底不能有小石子,否则会被它们当食物吞下而伤害肠胃;
水中的小鱼小虾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少了的话它们会挨饿,而多了又会损伤它们的外鳃;
水中的肉食动物还不能多,因为它们鳍软,游泳速度很慢,而身体又软,禁不住大鱼的啃咬,等等等等。
如此娇气的物种是怎样从远古时期生存到现在的呢?我们不得而知,也许真的是运气好者得生存呢?
4、
墨西哥城附近的几座湖泊和连接它们的水道,是自古以来六角恐龙唯一的家园。
它们在那里生活得倒也岁月静好。可自从湖边的人类越来越多,它们的好日子也就结束了。
无数农药、化肥流入水中,它们娇嫩的鱼鳃顷刻间萎缩溃烂;
外来生物涌入湖泊,将它们的卵和幼体一扫而光;
人类将它们捉去,煎炒烹炸;
围湖造田更使它们失去家园,饱受干渴之苦;
当地努力发展的旅游业,也让它们永无宁息之日。
于是在野外,六角恐龙们的数量渐渐减少,到现在几乎已经降到了个位数......
然而与它们在野外的惨淡状况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六角恐龙种群在人工环境下蓬勃的发展。
六角恐龙长相可爱,许多爱好养鱼的人都很喜欢。
于是它们被请进了欧美、日韩乃至中国千千万万水族爱好者的水槽中,享用清洁的水和美味的食物;而这种动物在遗传学研究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许多实验室都会养上几条,研究它们的卵。
正是因为这种种原因,六角恐龙在人类的养殖场里大量繁殖,光是在中国的一座养殖场,一次就能对外输出数千条六角恐龙,更不要说全世界的养殖场了。
六角恐龙,这一在原产地几乎灭绝的物种,却在水族馆中几近失控,真是一件讽刺意味十足的事。
5、
也许,世界各地鱼缸中的六角恐龙们,在吃罢高级鱼粮甚至活饵,正躺在柔软的底沙上,准备在造氧机舒适的气泡浪中安眠时,望着皎洁的月光,脑海中会断断续续地出现一些画面:
那故乡无边的荒野上绵延着广袤的湖泊,温暖清澈的湖水里,水草在飘摇,鱼群在游弋,石块下,还有同胞们即将孵化的宝宝在卵壳中甜美地安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