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译文】管宁和华歆一起在菜园里锄菜,看见地上有一小片金子,管宁把它像瓦砾石块一样锄掉了,华歆却捡起来又扔了出去。两人还曾经坐在同一张座席上读书,有贵人乘车摆着仪仗从门前路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却放下了书出门去看。管宁就割开席子,分开座位,说:“你不是可以做我朋友的人。”
管宁(158—241):字幼安,北海郡朱虚县(今山东省安丘、临朐东南)人。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的后代。与华歆、邴原并称为“一龙”。
华歆(157—232):字子鱼,汉末魏初时名士,曹魏重臣。
原文不到100字的叙述,乍一看会觉得华歆是一个游手好闲、爱慕虚荣、心浮气躁、三心二意、不爱学习的人。而管宁则是一个有定力、不贪慕虚荣、认真学习、很有主见、专心做事的人,感觉两个人在道德修养和品行上有很大的差异。
但实际上,这两个人都是很有学问,很有德行之人,这样看来,也只能说明俩人在性格上有差异而已。
放在今天来看的话,管宁就是那种学习很认真,有主见,有定力的人,但给人的感觉就是木讷呆板,很固执,不懂得变通,读死书,一根筋的人,给人的感觉反而不容易相处。而华歆则是一个具有探索精神、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心、性格活泼开朗、不循规蹈矩的人,这种性格的人,人缘会很好,将来也会走得更远。
“管宁割席”这四个字,表面看有那么点儿“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意思,或许那不过是有点小孩子心性吧。
为什么这么讲,那是因为在德行篇中,还有关于华歆的故事,比如前一篇就讲他管教弟子很严厉,会针对不同的弟子进行不同的教育方式,也就是因材施教的意思吧。后面还有讲到他和王朗坐船时发生的事情,文章最后一句:“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意思是:世人便根据这件事来评定华歆和王朗的品行优劣的不同;那为什么作者不在管宁和华歆那一则故事的最后也来一句:“世以此定管、华之优劣”呢?
就是因为他们都是品行端正、德才兼备的人啊,所以不能以“管宁割席”这件事来判定二人品行的优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