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主要讲述了如何将时间视为朋友,并提高自己的时间感知能力。首先,要合理安排时间,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其次,要估算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以便更好地安排工作。然后,要列出重要且紧急的任务,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此外,要设计流程,提高执行力,减少内耗。最后,要养成记录时间开销的习惯,以便更好地管理时间。总之,要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时间感知能力,从而更好地管理好自己。
今天是正月十三,马上过完十五之后,这个年也就算过完了,这么一说的话,感觉时间过得好快,有没有?而且都不知道这段时间做了些什么事情,尤其是过年的时间,感觉就像空白。
如果你有上面的这种情况的话,那么今天的主题不要错过,主要内容讲的就是感知时间。
在原文中写到,认真回忆并记录昨天做的事情,逐条记录下来,每条前面写上标号,后面标注出花费的时间。就这样一段话,就大概说明了本章的主要内容,那就是通过记录时间来达到感知时间的目的。
而本章节的其他内容都是围绕感知时间这一个主题来进行分享的。从记录时间开销来感知时间,从写时间预算来估算时间,再到后面具体的任务管理流程,是一步步帮我们梳理和时间的关系。感知-记录-陪伴,和时间的关系像极了和对象之间的相处,主打一个了解和陪伴。
你有没有列了很多计划,但是大部分都没有执行的情况?有没有一直想做一些事情,但是因为种种原因都没有去做的情况?有没有实际和计划有很大出入的时候?如果有的话,那么这些内容可以提供一种解决的方案。
解决的办法分为三个大方面,一是正确估算时间,二是记录时间开销,三是建立完整的任务管理流程。
在正确估算时间这方面,分享者提到,要积累各学科的一些相关知识,并且亲自去实践,只有在自己实践的过程中才能真实的感受到这件事情需要多长的时间,也才能对时间估算有一个准确的把握。
在记录时间开销这一方面的话,提到了柳比歇夫的时间记录法,主要就是详细的记录每一天做的事情,并且把相应的时间记录下来,而且要坚持长久地记录。
在建立完整的任务管理流程这方面,从计划、列表、预演和验收4个小方面讲述。在做计划的时候要判断目标是否能实现(判断标准可以是,有人是否已经做到了,或者是我与做到的那个人差距大不大?),并且先从短期计划开始。同时要把所有能想到的东西列出来,并且坚持到底,如果有新的想法的话,就把它放在下一个列表中。之后要在大脑里进行预演,把做的计划和列表在脑海里过一遍。最后要设立清晰的验收标准,标准可高可低,但是要避免完美主义。
有的小伙伴在分享过程中提到,他在工作的时候,完全可以按照上面讲的任务管理流程,然后可以把工作做得很好,但是在生活中就做不到像工作中的那样。
从文中的内容,我认为这位伙伴的一个原因就在于生活中的事情,没有像工作中的任务那样有明确的验收标准。没有标准的话就会导致不明确是否结束,是否做得怎样,该从哪些方面改善等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