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路上书旅行心情随笔
时尚之都——风情上海(一)

时尚之都——风情上海(一)

作者: 微雨燕双飞smile | 来源:发表于2018-08-25 17:53 被阅读8次

                            (一)外滩

火车13:00左右到达上海站。一出站,大上海就张开热情的怀抱欢迎我们的到来,扑面而来的热浪几乎让人眩晕。

乘坐地铁4号线至世纪大道站转乘6号线至巨峰路站下车,辗转到了之前所定的酒店, 虽地处浦东,位置稍偏,但酒店服务设施很好,性价比蛮高的。短暂安顿后,准备前往外滩去欣赏夜上海的迷人风情。

坐地铁到南京东路下车,徒步前往外滩, 路上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让人目不暇接,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终于看到了早有耳闻的外滩。

百余年来,外滩一直作为上海的象征出现在世人面前。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全长约1.5公里,南起延安东路,北至苏州河上的外白渡桥。东面临上海母亲河——黄浦江,西面沿路为各种风格的古典复兴大楼。1844年起这一带被划为英国的租界,陆续在这里开设了最早的一批洋行,如英资公司怡和洋行、宝顺洋行、老沙逊洋行以及美资的旗昌洋行。后上海辟为商埠以后,许多外国的银行、商行、总会、报社云集。一幢幢商业大楼拔地而起。曾是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务和文化中心。经过约一个世纪的营建,北起外白渡桥,南抵金陵东路,在这个仅有三里长的一条弧线上,鳞次栉比地矗立起52幢各种风格的大厦,有英国式、法国式、西班牙式、希腊式、文艺复兴式等,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群”。还有西方大商贾的高级俱乐部——名扬远东的上海总会,就是现在的东风饭店。那座仿古希腊式的圆顶建筑,过去是汇丰银行。那座房顶上端有钟楼的建筑是著名的海关大楼,建于1927年。大楼上的大钟四周都可以看到时针,方圆几里都能听到海关洪亮的钟声。原由美国犹太人沙逊建造的沙逊大厦成了现在的和平饭店,让我们感受到了许文强年代的华丽。夜幕中,巍峨的大厦在彩灯辉映下,更显得璀璨夺目。

沿着观景平台的外滩“情人墙”继续向南漫步,隔着黄浦江,对岸的东方明珠、金贸大厦等浦东标志性建筑也尽收眼底。似乎到了晚上,上海这座大都市才会轻描淡写地显露出其国际化的本性。当然国际化和奢华都是离我们这些平民很遥远的,所以我们只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去感受。

时尚之都——风情上海(一) 时尚之都——风情上海(一) 时尚之都——风情上海(一)

                    (二)古镇朱家角纪行

一大早乘坐地铁9号线至洞泾站下车,转乘松朱专线(5元1人)前往古镇朱家角,早听说“南周庄,北周庄,不及朱家一只角”的话,可见朱家角在江南水乡中的地位,车子一路向西,窗外河道密如蛛网,湖泊星罗棋布,河上繁忙的船只,临水而建的小楼,湖中巨大的渔网,满眼景色与北方大不相同。车过一座桥,跨过一片水域,进入了一座繁华而古朴的市镇,这就是朱家角镇了。

作为水乡之一,朱家角的名气比起周庄差远了,如果说九百岁的水镇周庄小巧精致、似小家碧玉,而千年古镇朱家角则具气势磅礴、大家闺秀的风采。首先朱家角古镇面积达1.5平方公里,为周庄面积的三倍多,家大,自然游玩的地方就多,漕港河将朱家角分成两半,北岸井亭港,南岸北大街,两岸遍布蜿蜒曲折的小巷,花岗岩石的街面,青砖黛瓦的明清建筑及众多的历史遗迹。

“小桥、流水、人家”是千年古镇朱家角的精髓。如果把流水比作朱家角秀美的长发,那么小桥便是长发上看似不经意的玉簪,轻轻一绾,或婉约或壮丽或平和,万千风情汩汩而出,让无数游人心生爱意。

粉墙黛瓦、曲巷幽弄、河港纵横,36座古风犹存的石桥将朱家角沿河而伸的9条长街点缀得蜿蜒清丽,依水而立的千栋明清建筑因为水的分离与桥的连接而有了距离与思念。“长街三里,店铺千家”,如今我们还依稀看得见明末清初时江南巨镇朱家角百业兴旺、鱼米丰盛、人头攒动的盛景。

36座桥中,至今保留完好的建于明清时代的石拱桥、石板桥、砖木结构的古桥还有20多座。首推当是“放生桥”,它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一座五孔石拱桥,始建于明隆庆五年即1571年,全长72米,宽5米,高7.4米,是古镇标志性建筑。每年七月廿七站在桥顶看摇快船,那一派龙腾虎跃的磅礴气势让人过目难忘。还有三孔九峰桥、高拱泰安桥也很壮观,而三步之遥的“高低桥”,“微缩景观”的课植桥,“咭咯”作响的平安桥,“纪念国耻”的永丰桥……更是默默地向行人诉说着它们的前尘往事。

时尚之都——风情上海(一)

北大街是朱家角最著名的一条商业老街,宽仅三四米,最窄处仅两米,两边砖木结构的小楼与滴水檐几乎相接,构成“一线街”奇特景观。

街北侧的商铺前临街后靠河,这条街东起放生桥,西至美周弄,三百多米的距离中,是朱家角最富有代表性的明清建筑精华所在。这里,旧式民宅鳞次栉比,粉墙灰瓦错落有致,窄窄的街道曲径通幽,石板小路蜿蜒不断,展现了一幅古意盎然的江南水乡风情画卷。满街都是扎肉、粽子、熏毛豆……伴着那声声叫卖,阵阵飘香……透过古旧的门棂窗隔,隐约传来“咿呀”的橹桨声、“哗哗”的洗刷声……那是漕港河千年不变的韵律,熏醉那一街来来又往往的人……这里没有山野的清灵,却满是红尘的温馨。

大清朱家角邮局 始建于1903年,是本地区最早的邮政机构,是当时上海十三家主要邮站之一,也是华东地区保留下来的唯一大清邮局旧址。整修一新的大清朱家角邮局保持了邮局原有的正规格局,使景点本身的客观性有了进一步提升,用现代人的理念激活了历史,再现了古镇邮驿的百年沧桑,挖掘了中华邮政的悠久历史。在这里花五元买了张明信片,寄给自己,留个纪念吧!

时尚之都——风情上海(一)

课植园环境幽静,风光独好,是镇上最大的庄园式园林建筑,占地96亩,园由马文卿建于1912年,历时15年之久,园名定为“课植”,寓意“课读之余,不忘耕植”的意思。

园内建有书城,又辟有稻香村,将中国人传统的耕读思想表露无疑。园中亭台楼阁,廊坊桥树,厅堂房轩,一应俱全,各种建筑及生活用房200余间,布局错落有致,疏密得体,构思精巧,在私人园林建筑中实为罕见。课植园中一砖一瓦选料讲究,山水亭台布局更是精巧,处处折射出主人的风雅品位。比起那些普遍信封“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酸腐文人来说,园主的思想更加淳朴自然。

在课植园还有一个宽大的荷花池,整整方方的一池水,靠着水的屋子掩着门早已不知从前是何种惬意情境。隔着水池那边才是真正的花园,主人把江南的巧与秀都花了心思来塑造模拟。水其实是通连的,流进花园里形成另一池水。水岸的造型变换成随意的,有桥有亭。一瞬间就感觉到从西式的刻板进入东方的灵动。

绕走荷花池,踏过课植桥,水边建敞亮通透的一个观戏厅,可以看见戏楼。风送戏文又和着荷花香入耳,是古人所谓清丽婉转的暗香雅音。戏楼面对着一个两层的四方亭,正好作为整个园子的枢纽。连接起书楼,观戏楼和望月楼。望月楼有五层,西式建筑。据说是朱家角镇上的制高点,也是这课植园一个闻名的所在。楼与楼之间有回廊连接,时而仿佛走在屋檐上,时而穿过一间屋,时而又走回刚才经过的小楼。处处通连,主人完全可以走在二楼的回廊里就游遍宅子,尽显江南建筑的精妙。

出了课植园,没走几步就是陈家弄了。这时天色渐晚,巷子内昏暗而幽静,在两边的墙壁上凿有两个凹型壁孔,是古人放置油盏蜡烛,给行人照明的地方。那些幽幽的灯光使巷子更显得深不可测,古老江南的背影便从这块黑色的背景上一一掠过: 有小桥流水,有蓝天小舟,还有那些古老园林中轻轻鸣叫着的小鸟和老蝉,时光便在这样的黑暗中又一次回到了那些悠远的年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时尚之都——风情上海(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nmg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