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中考终于告一段落,昨天收到学校录取通知书,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定!
女儿的中考成绩是以名额分配的形式压线进市重点。
![](https://img.haomeiwen.com/i4968259/daac278f845f04c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968259/2b81b1e9505124d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968259/1fe8836aa68ee0d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968259/cb97a502eb641936.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968259/2bd258932fe5c5a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968259/18e9ff14d97a1412.jpg)
压线:我女儿中考总分压线,三门单科分数也压线。别的家长说,那很明显,录的就是你女儿。对于不太懂这些录取规则的我们来说,只有真正收到纸质的录取通知书,心里才踏实!
喜悦之余,和群里的姐妹们分享了这个好消息,她们都特别想知道女儿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其实,这个成绩,对于她来说,就是她努力的成果。
尤其是数学,平时成绩在120-135分之间浮动。这次中考考了146的高分。
压轴题,她有时能做出来,有时懒得做,而最需要她突破的是1-18的基础题的得分率。填选题,每个2分,大部分是基础,如果这里错3道,后面的压轴题再扣些分,想考140分以上几乎不可能。
初三第二学期一对一的数学老师,每次上课讲解的是24-25的压轴题。
前面的基础题,只能靠女儿自己突破。老师说即使让教研员来教你,也无法保证你的1-18题全对。
基础题保证满分,一是要大量的做题,二是要错题整理归纳复习。
女儿在二模后,仍然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数学上。早晨到校早的话,她也会做数学题;课间休息,要么在做题,要么找老师问问题;回到家,做完学校的作业后,看到她做的最多的题目仍是数学题,这时做的全是往年各区的中考真题。
有时女儿会看着时间做1-18题,基本上是在20分钟内完成。速度练出来了,但答题的正确率仍旧是时高时低。
要保证全对,一定要查漏补缺。那些错题,就是她的失分点,弄明白错在哪,怎么错的,下次如何做可以避免。慢慢地积累,她的错题率在下降,正确率在上升。
当她全做对了,她会很开心地给我报告:妈妈,我终于前面的题全做对了。
我以前一直以为1-18题非常简单。应该全部做对。
自从数学老师说第18题其实是道综合题。相对来说,比前17题稍难,所以,如果第18题做错,情有可缘。
从那以后,我不再执着于女儿1-18一定要全对。她为之努力,并且也用尽了她能想到的办法,我觉得这就够了。
当我不再执念于女儿的成绩,而更关注她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效率时,一切好象正朝着我想要的方向发展。
女儿学习的时间和科目,以及如何学,全是她自己安排。
女儿学习越主动,她的机动时间就越多。利用这些时间,她可以打羽毛球,唱歌,和好朋友一起去逛古镇。
女儿的学习习惯是从小学养成的,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放学后第一时间做作业,不懂就问老师或同学,小考前两周开始复习,大考前一个月开始复习。
以前曾听说过“学钢琴的人,一定数学学不好!”事实证明,钢琴学的好的孩子,数学也一定能学好。
这些良好的习惯,已经深入她的脑细胞,翻开她的每门课笔记,我都会觉得那象本手帐,一目了然,重点难点突出,层次分明。
中考过关,三年后将迎来高考。希望女儿可以继续保持她的初心,心想事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