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看别人写的书评,感觉书评人都很NB,难以望其项背,一本厚厚的艰涩难懂的书,咋就那么轻松的提炼出精髓来,并且用自己的语言呈现出一篇优美舒畅的文字,令人心旷神怡,不免对书评人眼光的精准独到、思想的宽广深邃高山仰止。
看的书评多了,渐渐也有一些心得,书评那层神秘的面纱滑落凡尘,对书评人原始的崇拜冷静了许多,原来书评并非高大上的,也可以人人为之,只要把握好角度,设定好主题,以思考做舟,以勇气为帆,便能驶向书中描绘的黄金海岸,当然前提是书要读懂读通。
原以为书评必须对整书的内容和思想进行梳理、分析,凝炼出干货来,才能继而评判书的好坏,或者传承原书所传播的能量,这样的话,写书评之前就必须认真看书,不能错过任何细节,稍有疏漏便丧失了全局感。脑子笨一点的,看一遍肯定不够,需要三遍四遍,甚至十几遍才敢下笔,毕竟在读者眼里,书的内容、思想是见仁见智的,书评人不是作者,只能通过原书揣摩作者的真实意图,猜测作者在字里行间设置的陷阱和打下的埋伏,作者还可能含糊其辞,故意留下一些模糊的观点,目的就是让读者思考。如此一来,写书评就很困难、很伤神,你不是在总结归纳,不是模仿,而是创造,创造你自己的理解,创造你自己的领悟和思想,尽管有原书作为蓝本,一切都是围绕原书来写,但是语言的风格、内容的深度、描述的方式可以大相径庭,我觉得最好的书评是那种脱离了原著也一样可以当做独立的文章来读的书评。但无论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写出让所有读者都认可的书评,说到底书评只是书评人个人的见解,写出来只是为大家提供参考,是万花丛中的一朵普普通通的花,而不是鹤立鸡群的存在,认不认同,就看其他读者思考的结果是否与你苟同了。
其实,书评可以很简单,无须浩渺的评价全书,那样的话会很累、很难写,会提高书评的门槛,把大众隔绝在书评之外。书中的每个角落,只要你认为有意思、有意义、有闪光点,都可以拿出来写读后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思考,发出自己的声音。书籍本就是思想的播洒,呈辐射状,将作者的人生感悟站点式的传播,影响是否广泛取决于受众的认可程度,这中间有思想火花碰撞的过程,读者对书的契合成为关键,而书评则加速或者延迟书籍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一段话、一个词汇甚至一个错别字都能引发吐槽的渴望,是的,书评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吐槽,是针对书中某部分的吐槽,结合自我的人生经历做一番对比。吐槽是很大众化的,人人都会,只要你能认真看书,看进去,就一定能欣喜的发现槽点,然后有倾吐的欲望,有张纸有支笔在身边,写下来,一篇书评就此诞生。
就好比我们对所处世界的看法,世界无所不有,包罗万象,如果能够对整个世界评头论足、指点江山,那人人都能成为伟大的哲学家,实际上我们只是屁民一个,整个世界就算了,可阻挡不了情绪激昂的时评,既然影响不了整个世界,那么就揪住这个世界的一根汗毛,也能让世界战栗一下下。乞丐多了,厕所少了,随地大小便了,等等,都是我们评论的切入点,以自己的视角演绎世界的多彩,我们不是伟大的人,却也不是默默无闻的可有可无者,来这个世界走一遭,得留下属于自己的东西。
书读过之后,绝不能白读,写了书评,写了读后感,虽然有点小众,却是自己的声音,是自己的思想、观点,与别人无关,我们不再是单纯的看客,我们也参与其中,拿到了书评俱乐部的通行证。
书的全貌,一下子弄清楚可能是痴心妄想,从小处着手,把书分解开来,化整为零,逐个写书评,才有可能无限接近原书的意图。就象侦探查案,线索不多,真相隐藏的很深,不可能一下子查出来,那么就从已知的线索入手,一环扣一环的分解展开,抽丝剥茧地去除隐藏真相的障碍,直到真相呼之欲出。
读书不是消遣,不是kill time,读书是为了更理性、更清醒、更睿智,读书时思考的过程很关键,是消化吸收的重要环节,是把原书作者的观点化为己用的发泡剂,而写书评能督促思考,使我们沉下心来深挖细究原书中表象之下的真实,那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