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请言其畛: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辩,有竞,有争,此之谓八德,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
简单翻译下:真正的道从来不分界线,言论也没有常规的标准,因为有了个人的看法,才有了不同观点的界线和区别。请让我说下这些界线和区别:有上尊,有下卑,有亲疏,有贵贱,有分别,有辩论,有竞争,有争辩等八种表现。宇宙之外的事物,圣人默认而不辩论;宇宙之内的事,圣人只讲解而不评论。
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曰:何也?圣人怀之,众人辩之以相示也。故曰辩也者有不见也。
简单翻译下:《春秋》所记载的经纶天下的先王济世之道,圣人只议论而不评价。有分别是因为存在不能分别的,有争辩是因为存在不能辩驳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圣人把观点藏在心里,而众人则喜欢争辩并告诉大家,因为争辩的人总是看不到自己的错误。
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不廉不嗛,不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
简单翻译下:真正的大道没有什么称谓,真正的大辩没有什么言辞,真正的大仁没有什么仁慈目的,真正的大廉没有锋芒,真正的大勇没有血气之勇。表面的真理不是真理,逞言争辩总有达不到的地方,仁义经常流露总有不周的地方,廉洁到极点就不真实,自逞血气之勇就不是真正的勇敢。
五者圆而几向方矣。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
简单翻译下:这五者虽有缺点但也接近大道了。所以懂得适可而止,就是达到明智了。谁又懂得无需言语的辩论,无须声张的道义呢?能懂得这一点,也就是攫取到大自然界的智库了。不管注入多少东西,它不会满盈;不管论取出多少东西,它也不会枯竭,而且不用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这就叫作包藏而不露的光明。
【谈心得】
庄子说真正的道从一开始就不分界线,言论也没有标准,都是因为个人的成见和私念,才让万事万物有了上尊下卑、亲疏贵贱,才有了分别辩论、竞争论辩,而圣人们却能“存而不论;论而不议”。
这也就是告诉我们,人想要逍遥自由,就要坚持做自己,排除个人成见,对万事万物无须解释,更不用辩解。这也是冯友兰先生提到的庄子哲学虽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却能消除社会问题的境界。
实际上道家学说的避世思想痕迹是很深的,只是老子的学说是从管理的层面,讲如何治理社会,顺应自然之道,无为而治;庄子的学说更多的是从个人角度,讲如何修行心境,站在更高的自然角度立足现实,看透这个世界。
当然也有人说,庄子的思想是消极的,实在逃避这个世界,那是因为它们还没读懂庄子,庄子文章中的很多案例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他在告诉我们面对问题,更恰当的解决方法是,不去议论、不去争辩,很多东西是很难讲清谁是谁非的。
从万物本质的道上看,万物都是齐一的,所以齐物、齐论、齐是非方为解决之道,才是触摸到大自然的智库了。在这点上,儒家孔老夫子对《春秋》“述而不作”的观点和庄子倒是不谋而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