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庄子文汇辑录海外敦煌简友好文互动专题圣贤书友会
《庄子•逍遥游》之三,正确认识自身的存在状态!

《庄子•逍遥游》之三,正确认识自身的存在状态!

作者: 读史明智慧 | 来源:发表于2022-07-16 16:35 被阅读0次

    【读经典】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huì gū)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简单翻译下:小知识比不上大智慧,小生命比不上大寿命。怎么知道这个道理呢?小菌虫只能活过一个早晨,自然不知道什么是月末和月初;蟪蛄这种小蝉只能活过一个季节,自然不知道什么是春夏秋冬,这些就是小生命。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简单翻译下:楚国南部有一种灵龟,五百年为一个春季,五百年为一个秋季;远古时代有一种大椿树,八千年为一个春季,八千年为一个秋季。而彭祖如今还是以长寿而闻名,众人和他相比,不是很可悲吗!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简单翻译下:商汤问大夫棘的也是这个道理。遥远的北方有很深的大海,叫做“天池”。那里有一种鱼,身宽几千里,没有人知道具体的长度,名字叫做鲲;有一种鸟,名字叫鹏,脊背像泰山,翅膀张开犹如天边垂下的云彩,乘着急速的旋风直冲九万里的高空,穿过云气,贴着天空,然后往南飞,直到南方的大海。

    斥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简单翻译下:却有小鸟嘲笑它说:“你打算飞到哪儿去?我快速的飞起来,不过几丈高,翱翔于蓬蒿丛中,这就飞的足够了,而它打算飞到哪里去呢?”这就是小与大的差别。

     【谈心得】

    为什么事物都要有所依恃,也就是“有待”呢?这就涉及庄子《逍遥游》里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正确认识自身的存在状态,这是庄子描述的一个哲学概念。哲学首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那个经典的终极三问:我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当然庄子写《逍遥游》时,并没有当做哲学论著来写,而是在探讨人如何“逍遥游”,通俗点说就是人如何生活才能欢喜而已,实际上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古今中外各种文化、各种思想、甚至各种宗教都在探讨这个问题。

    庄子用事例讲述了事物都要有所依恃后,做了一组对比,小鸟和大鹏的智慧对比,朝菌、蟪蛄和灵龟、椿树的生命对比,也就是“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并且说要和寿仙彭祖比寿命,“不亦悲乎!”

    这个论述过程充分展示了庄子对大自然的独到领悟,对世俗万态的深刻洞察,而明君商汤与贤相棘谈论的也是同一个问题,也就是“小大之辩也”。小鸟之所以会嘲笑大鹏,正是典型的认知局限性。

    正是这种逻辑牢固的认知局限,让人们的认知陷入自我经验中,犹如井底之蛙、鼠目寸光,难以认知到更壮阔、更宏伟的东西,更深入的说就是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存在状态。

    前面提到过的《庄子》注解第一人郭象,就说:“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池,而荣愿有余矣。故小大虽殊,逍遥一也”,就是说大鹏和小鸟大小差别很大,但却同样逍遥,因为它们都认可自己的存在状态。

    我国哲学泰斗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谈到庄子的《逍遥游》,也说到:“万事万物的自然本性不同,但他们充分而自由的发挥其自然能力的时候,他们将是同等幸福的。”其中缘由就和正确认识自身得存在状态密切相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庄子•逍遥游》之三,正确认识自身的存在状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jnh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