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大多数孩子在他的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一个恐惧、害怕各种事物的阶段。比如,他们会怕昆虫、怕蜘蛛、怕猫、怕狗等各种小动物,也可能会怕黑、怕自己睡、怕跟陌生人讲话等等。
当孩子们有这些恐惧害怕体验的时候,很多家长通常不知道该怎么做。
有些爸爸妈妈想让孩子安心,就说“不用怕,没什么可怕的呀。”,或者“你看,狗狗这么小,它不会咬人的,它很喜欢你呀。”等等,但是,有没有发现,这一类的安抚对孩子好像并没有用,有时候还会增加孩子的恐惧,反而让事情变得更糟。
那么,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
更好的办法就是:家长改变说话的方式。不要跟孩子谈论恐惧,而是谈论恐惧的反面,也就是为了克服恐惧孩子所需要培养的勇气,然后去谈论勇气。
举例:
孩子害怕在课堂上发言。那么,就不会跟他谈论为什么害怕发言,不要问“有什么可害怕的呀?”之类的问题,而是要把谈话的焦点从恐惧转移到它相反的方面,去问问他,怎样才能够让他有勇气在课堂上开口,能够勇敢的在课堂上主动发言,或者,跟他谈论怎样增加他的勇气等。
孩子们一定不喜欢谈论他们害怕的事情,但他们喜欢谈论勇敢和勇气。
孩子容易胆小害怕,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跟父母的分离焦虑。(当然这一点父母也会有,只是成年人更善于自我调解。)要上幼儿园了,或者要上学了,再或者父母要外出打工了等等,都会让孩子体会到这种分离焦虑。
事实上,学会跟父母平静说再见的勇气,是每个孩子早晚需要掌握的必要技能。有些孩子好像自动就能获得这个技能;另外一些可能就会比较困难,他们需要一些帮助和支持才能学会。
面对这种分离焦虑,家长应该怎么帮助孩子面对呢?
举例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家长可以用可爱的毛绒动物玩具跟孩子练习掌握这个技能。比如,跟孩子做游戏,假装这个小动物需要跟它的爸爸妈妈分开,被暂时放在其他人那里接受照顾。你可以鼓励孩子,帮助小动物找一些跟父母分离的办法。
此后,他找到的方法就极有可能会帮助他自己在真实生活中学会面对分离焦虑。
事实上,当孩子不是去思考如何克服恐惧,而是去思考如何培养勇气的时候,会更加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这些力量的增加,会帮助他们更好的克服成长路上需要面对的害怕和恐惧,从而更好的学习和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