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真实的东吴名将周瑜是怎样的形象呢?《三国演义》中道其资质风流,仪容秀丽,青年有俊声;《三国志》中流传着“曲有误,周郎顾”这个典故:精通音律的周瑜,在酒过三盏之后,还能分辨出琴曲中微小的失误,形容俊朗的周郎在酣醉后更是别有一番韵味,回首一顾,便令抚琴女子心旌摇曳。更有诗侧面言及周郎的音律之精和俊美之诱: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当然青年才俊的形象只是周瑜戎马倥偬一生的点缀,他的战绩才是最值得人称赞的。
最著名的当然是以少胜多,在长江上击败曹操八十万大军的赤壁之战。曹操本就是位杰出的军事家,用诈练兵列阵,没有几人可以与他连续过招,可曹操却屡屡败在周瑜手下。只可惜周瑜弃世时才三十六岁,壮志未酬却撒手江东。
历史上周瑜是在攻南郡城时中了曹仁军队一箭,后来箭伤复发,死在了正要出征的时候,命陨巴丘。
《三国演义》中也是符合历史的记载,只是在周瑜中箭之后加进了被诸葛亮三气的情节,以此加速了他的旧伤复发。有扬有抑,抑之周瑜,扬之孔明,让这两个智与智逢,才与才角的较量增添了周郎殒命结局的戏剧色彩。
抛开历史,我们单看《三国演义》中的公瑾和孔明,实在是高手过招,酣畅淋漓,公瑾步步紧逼,孔明寻隙而遁,把柄失误样样不令他抓到,反而在逃离之后,在对岸洋洋得意的挥手,其实棋高一筹的孔明早已看透了周瑜所有的心思,一切尽在掌握。
孔明的心理活动是这样的:我实在找不到对手,看你还有点智慧,经常与我不谋而合,棋逢对手的感觉甚好,那我便陪你玩玩,不过,你不要太认真,不然被我气死,只能算你量窄!
于是,孔明三气周公瑾的情节就此展开……
苍天既已生公瑾,尘世何须出孔明!——周瑜第一气:周瑜折兵中箭才攻下南郡,却被诸葛亮趁虚而入。
为你生气,是因为我太在乎你。的确,诸葛亮会气到周瑜,是因为周瑜把他当做厉害对手,时刻关注,时刻比较,“不趁早除之,使我晓夜不安!”二人的渊源来自于孙权和刘备联合抗曹的赤壁之战。
反间计,苦肉计,诈降,连环计,火攻,最后又祭天借东风,此诈高于彼诈,能使多疑的曹操尽信是费了多大力气。表面上周瑜是这场胜利的首功,其实关节处少不了诸葛亮的帮忙,借箭又借风,周瑜想不到做不到的,他都做到了,一向认为自己在江东智谋圈里是佼佼者的周郎,不但很是佩服,更多了警觉和危机感。周郎计谋一出,便要忠厚的鲁肃去试探孔明,看他有没有想到。周郎敏感到这种程度,明月清风的诸葛亮却毫不在意,这等无视的态度怎能不让自恃才智的周郎气得暗暗切齿呢!
有了这样的前提和交集,孔明便更有兴致迎接周瑜的挑战。
南郡城是孙权和刘备都要争夺的第一个目标,当时由曹操大将曹仁守着,还留下了一个锦囊妙计对抗周瑜。两家说好了,周瑜先攻,攻不下,刘备便接手。
这个攻打南郡城的过程有多费力就不赘述了,周瑜拼着一股倔强劲儿,还中了毒箭,才刚刚逼走了曹仁。结果刚到南郡城下,城已被刘备大将赵云占领,同时赵云告诉他,就在周瑜和曹仁对抗的过程中,孔明已经弄到曹军兵符,不费一兵一卒同时占领了荆州和襄阳。
噗!一口老血!
自己损兵折将,人家趁虚而入不费吹灰之力,夺了自己的战果。气不气?气!气个半死!
第二气:荆州没要回,还赔了夫人又折兵
接下来就是由荆州引发的导火索。荆州是周瑜的一块心结,三番两次打发实心眼的鲁肃去要,结果都是被孔明以各种阶段性的理由,暂时拒绝,周瑜看出来孔明不按套路出牌,还不择手段的耍赖。
正值孙权和刘备表面上合作抗曹的阶段,为了不伤大局,周瑜无法兴兵,只好用计,以孙权妹子嫁刘备的由头为诱饵,招刘备到江东为婿,进而控制他,好收回荆州。
可诸葛亮的三道锦囊妙计,不单没让刘备身处险境,反而受到孙权母亲吴国太的强烈喜爱,妹子不嫁还不行了呢。结果刚勇的孙妹子一心向着丈夫,在孙权和周瑜一波又一波的围追截堵中,硬是和刘备一起渡河回到了荆州。
诸葛亮早已安排好船只接应,兵马埋伏,周瑜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吃了诱饵的鱼在对岸兴奋又得意的翻腾,这时对岸的兵马大喊道: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噗!又一口老血!
荆州没要回来,主公妹子还丢了,有何颜面回去!又没算计过诸葛亮,又被羞辱了!
气不气?气!真快气死了!
第三气:想趁孔明不备,假途灭虢夺回荆州,却又被他识破!
这致命的一气发生在鲁肃被孔明以夺西川再让荆州之名拒绝之后,周瑜在感叹鲁肃又被孔明糊弄时却想出了这个假途灭虢之计:你不去夺西川,那我替你去夺了,不过我意自然不在路途遥远的西川,我只是借着取西川之名,兴兵路过荆州时趁你不备,攻占荆州。
想到这个计策后,周瑜以为万全,时复欢笑,以为孔明中计。
不料孔明却早有防备:耍你没商量。
周瑜被孔明在荆州埋伏的四路兵马逼得愣是没敢进城,一赌气:好!老子就去夺西川了,你夺不得,我偏要夺得!
这年轻气盛一腔热血的劲儿伴着倔强的愤怒,让周瑜整军待发,却在接到了诸葛亮的一封书信的时候完全泄气了。
信中大意是:兄弟,我知道你倔,可咱别让怒气冲昏了头,西川不是那么好夺的,线路拉得太长没人给你善后,中间再出点啥岔子,比如曹操正恨你呢,他再来个偷袭,别说西川夺不得,自己小命都没了……
周瑜看了信之后已经从愤怒转变成绝望了:老子这辈子是算计不过他了……
噗!最后一口老血……气,也没力气了,箭疮已经完全复发,眼瞅着要天命归西了。
周瑜道出了他活了三十六年的最后一句话:既生瑜,何生亮!
苍天既已生公瑾,尘世何须出孔明!——周瑜《三国演义》中有句话描述公瑾和孔明的相遇和较量:智与智逢宜必合,才和才角又难容。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这场较量以周瑜之死结束,江东首屈一指的将才的陨落使无数人扼腕叹息。
最后的升华,却不在周瑜毙命,而是诸葛亮在公瑾灵前的哭祭,这段祭文是对周瑜一生功勋的总结,同时又以声泪,渗透着诸葛亮对他的惋叹:
忠义之心,英灵之气;命终三纪,名垂百世。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
不管诸葛亮哭述祭文是否逢场作戏,不过这段计谋酣战的见证者鲁肃,却明了: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
三国中用了十三回的章节写公瑾和孔明的纠葛,纵观之,都是周瑜出招,孔明接招,每个回合胜利后,孔明又轻摇羽扇,悠哉悠哉坐在篷车内谈笑风生,顺便提点一下公瑾:我早已看透你的全部计谋。
而且,孔明对应的手段更是气死人不偿命的,用正经计策的周瑜哪里抵得住玩不正经的诸葛亮,耍赖,糊弄,只要能达到目的就不管是否按计谋规律来。相反,这种不拘泥的出乎意料是他更高一筹的关键。
周瑜的确没有鲁肃那样的宽厚实心,鲁肃承认孔明的智慧,也承认自己不如人家,反而心安。可死心眼的周瑜被挑衅的恼了一次,哪有不反击的道理,若没有执着不懈的精神,也必然不能成为功名力压一众老将的青年英俊。
或许量窄,却也是人之常情。
苍天既已生公瑾,尘世何须出孔明!——周瑜周瑜向来都是位大丈夫,即便身负重箭,伤病不行,仍要起身迎敌:大丈夫既食君禄,当死于战场,以马革裹尸还,幸也!岂可为我一人,而废国家大事乎?
豪言壮语身体力行,历史中的周瑜同样是位不折不扣的英雄,赤壁之战虽已成往事,却名垂青史;历经千秋万代,宫阙万间都做了土,青冢虽筑而又平,平而又建,忠义志气却氤氲于灵前,不灭不散。
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
弈逢对手,终是人生畅快事,公瑾虽叹,却了然无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