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古代文化
三国中魏延建议诸葛亮的子午谷奇谋是否真实存在?

三国中魏延建议诸葛亮的子午谷奇谋是否真实存在?

作者: 问鼎君 | 来源:发表于2017-03-09 09:23 被阅读0次

      在研究三国历史的讨论中,子午谷奇谋是其中较为引人注目的。有关于魏延的计策是否可行,以及诸葛亮是否短于奇谋的种种话题,也一直成为人们热议的对象。那么,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奇谋。历史中是否又当真存在这样的一个奇谋呢?

插画师笔下的魏延

      要探寻这些问题,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子午谷奇谋的记载,最初源于何处。据目前的史籍研究发现,这一奇谋,最初来自魏朝郎中鱼豢私撰的《魏略》。鱼豢,为魏晋时期有名的史学家,曾任曹魏国郎中一职。而他本人又是关中籍人士,对当时西北的风土人情多有了解,所著之书,在记录西北历史方面的价值极为珍贵。但同时也应看到:鱼豢本人忠于曹魏朝廷,这一方面体现在他在晋朝生活了16年而始终不曾仕晋的士子气节,另一方面也体现在他编纂的《魏略》中,明显将他的政治倾向带入了原本应从客观角度撰述事实的史籍中。在《魏略》几乎所有的章节中,都能看到作者抬高曹魏而贬低蜀汉、东吴的春秋笔法(如记载刘禅曾被人贩子贩卖,以及诸葛亮是自己登刘备的门毛遂自荐等等,都带有严重的贬斥色彩,与其他史书记载相去甚远)。对一部史书而言这无疑是极不可取的做法。

明确了魏略作者的政治倾向,再回过头看子午谷奇谋的记载,就不难对此有客观的评价了:

    “夏侯楙为安西将军,镇长安,亮於南郑与群下计议,延曰:‘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亮以为此县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

影视剧中的夏侯楙

      即便先抛开那些绘声绘色的对话,仅从这段奇谋的叙述中,就能看出很多问题:一、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上出师表,出征后随即走汉中,出祁山,怎会先绕去南郑开军事会议?二、对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的反应是猝不及防,史书记载当时的曹魏无论是统治者还是寻常百姓,都只知蜀汉有刘备,而不知有诸葛亮,刘备死后,一直寂静无声。突闻诸葛亮军至,魏国上下都毫无防备,非常恐慌。天水、安定,南安三郡甚至未接一战便叛魏应亮。也就是说,诸葛亮北伐的第一战,是一次突然袭击,曹魏事先根本毫无察觉。在这样隐秘的军事行动中,又怎么会出现诸葛亮召开征讨曹魏的军事会议,实情却被曹魏方掌握的如此详尽的事呢?显然这属于事后的杜撰。

    再看看这个奇谋本身的内容,就更加离谱了。根据魏略中记载的奇谋,魏延所提出的作战方案,需要具备五个必须条件,五个条件中哪怕有一个出问题,都会100%导致方案的失败。五个条件是:

一、魏延率领的5000先锋军必须在十日内走完子午谷栈道并抵达长安城下;

二、夏侯楙不能抵抗,必须弃城逃走,甚至连逃走的办法魏延都给他想好了——“乘船”;

三、夏侯楙在逃走时必须给魏延留下足够其支撑二十天的粮草,少一天都不行;

四、夏侯楙从逃走起算,遇到曹魏援兵,汇合,直到准备反扑的所有时间不能低于二十天,或者简单的说曹魏的援兵必须得二十天以后才赶到长安。

五、在这二十天里,诸葛亮从祁山远道而来的人马必须赶到长安。


子午谷

     即便是凡尔纳再世,也无法想象一个把胜利希望寄托在这五个条件之上的作战,想要成功的机会是何等渺茫。原因很简单,这五个条件除了最后一条要靠蜀汉军队主力的努力外,前面的四条,达成的希望竟然都一厢情愿的维系于敌人出昏招之上:十天走完子午谷并抵达长安。即便我们把蜀汉士兵善于山地,栈道行军的能力发挥到极致,最多也只能确保在没有任何意外的情况下勉强达到,而栈道不同于平地,一旦有失修之处就必须修理,不修理则无法行军。更为困难的是这一行军的保密性必须建筑在魏国在子午谷没有任何守备力量或者细作的基础上,只要被曹魏方的人发现了,魏延的奇袭行动就会失败;夏侯楙是怎样的膏粱子弟不言,但长安作为西北重城,必然有强大的军力驻扎,魏延又怎能把取胜的希望寄于夏侯楙的一念之差呢?就算夏侯楙会逃走,但又何以见得他不会把粮草付之一炬,没有粮食,魏延的军队难道要吃草顶20天?长安和曹魏重兵屯驻的函谷关咫尺之隔,夏侯楙哪怕就是摔成瘸子,也不至于需要20天才能带兵杀回。而从汉中、祁山远道而来的诸葛亮又怎能保证用同样的时间与魏延汇合接应呢?

      所谓的子午谷奇谋,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被称之为一厢情愿的意淫之谋都更为合适。《魏略》之所以会将这样一个“奇谋”捧得有如神机妙算,目的可谓昭然若揭:想用这样一个“奇谋”来贬低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能力。它的逻辑是:这一被魏人视为奇谋的策略,却被诸葛亮蛮横的拒绝,最后导致北伐失败。如此,诸葛亮这一介才学平庸又刚愎自用的坏人形象,便跃然纸上。诸葛亮屡次北伐,进退自如,而无论是名将张郃还是后来的司马懿,都在诸葛亮的攻势前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令魏人频频受辱,作为倾向于魏国立场的鱼豢而言。对蜀汉之敌的诸葛亮自然深感怨恨。在笔下将其形象尽力矮化,也就毫不奇怪了。客观的说,鱼豢的记述,是以事后诸葛亮的角度去杜撰和评论这件事——如夏侯楙是否膏粱,关中是否足以给食——但对于真实历史上根本无条件去洞悉曹魏底细的诸葛亮和魏延而言,几无意义。作为历经战阵的一代名将魏延,也根本不可能在对敌情,环境并无太多了解的前提下提出这样一个不靠自己的精明而靠敌人的愚蠢的“奇谋”。因为只要魏延没有脑进水,他就一定清楚这个奇谋是毫无可行性的。

版权所有人春秋杂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国中魏延建议诸葛亮的子午谷奇谋是否真实存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pqwgttx.html